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2013-03-01 18:49:07)
标签:

水墨宏村

徽派建筑

徽州三雕

承志堂等老宅

旅行行摄

分类: 旅行旅摄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宏村现有明清建筑群一百多座,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构成“高高低低马头墙,黑白分明瓦与墙”。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汪氏祠堂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内的乐叙堂正厅,供奉着汪氏家族的先祖。在厅堂的侧位,供奉着一位女性,就是宏村水系的创建人胡重娘,在封建社会,女人是不能进祠堂的,汪氏家族因胡重娘对家族的贡献,供奉于祠堂侧位,并送“巾帼丈夫”的牌匾。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宏村的承志堂被称为“民间故宫”,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皖南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整幢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的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其中的木雕精美,各有不同的寓意和故事。在喜庆日子或达官贵人来临时,才打开的中门之上高挂着一个“福”字,“福”字的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小男孩元宵节闹花灯的情景,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也是古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

    两个边门之上别出心裁地雕刻了一个“商”字形图案(又好似倒挂的元宝,意为财源滚滚),房主人的意思是:从边门出入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从“商人”的脚下过。“商”字斗拱上,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斗拱上方雕有“南、北”财神。其最上的四根立柱分别雕有“渔、樵、耕、读”,分别代表古代的四种职业。人物雕刻得十分丰富。据说仅用于木雕表层的饰金就花费百两黄金。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承志堂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是一个罕见的木雕陈列馆。每一幅精美的木雕都包含着房主人的精巧构思,都有一个寓意和传说故事。比如,木雕“金钩钓鱼”,意为“年年有鱼”。厢房门上雕有“福、禄、寿、喜”四星和各带一名道童的“八仙”,寓意为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天井”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商人眼里,天井宛若一个聚宝盆,天上若是下雨,便是下金字,若是下雪,则是下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天井寓意财源滚滚从天而降,而雨水从天井的四角流入地下,则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在承志堂看到镶在账房先生房屋外的小鱼塘上方,有一块据说是中国仅剩的双面石雕,是宏村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好且工艺精湛的双面镂刻石雕。据说曾有人想用100万扣走这块石雕,而未能成交。徽州人非常看重砖雕、石雕、木雕,“宁花钱金雕,一两来造屋”,可见徽州人对于房屋的雕刻装饰是多么讲究,从而使得徽州三雕的精湛手工艺名扬四方。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这是敬修堂门楼上的砖雕,精致与儒雅尽显于细节之处,创意与传统的图案,锦上添花十分的美观。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敬修堂的庭院里,有两株百年牡丹。正对大门有一个“福”字,是房主有意设计的,意为四方是“福”,四方进财。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清嘉庆十九年,宏村的六所私塾合并成“南湖书院”,曾任请内阁中书的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幼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当代科学家李小娟也是在这里启蒙的。徽商把读书、做官、经商融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育读”,“贾(拼音:gǔ )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清朝徽州一府六县科举之盛位居全国第二。1998年南湖书院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门楼上的“贵”字,突显斑驳岁月的凝重。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桃源居里的木雕。宏村的导游说:清官不走后门,可是在桃源居,很多人从后门走进来,为的是看这里的厨房。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民间艺术博物馆是一家私人藏馆,入门要10元,没有门票。网山上也没搜到相关资料。这是馆里的黄杨根雕,并附上资料:鸟中之王成凤凰,木中之王为黄杨。黄杨是生长在千米云雾笼罩的岩壁上的灌木,生长级缓,有千年长一寸之说,极其珍贵。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树人堂的一幅木雕被镶嵌在玻璃里。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民间艺术博物馆藏品,贴金木雕床。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民间艺术博物馆藏品。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当我们寻摄到宏村水源头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一品更楼”,原来这里2006年被台商买下来,开发成高档精品酒店。从外观上看来,这里装饰得古朴雅致,很有特色,现在是一家高级酒店。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在二楼俯拍了“一品更楼”,'一品更楼"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宏村一品大官汪日章故居,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的根据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更楼内场景。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一品更楼外景。


寻摄古民居---水墨宏村(四)
     游览寻摄了宏村的古民居,才知道了精致生活所体现的生动之处,是多么的细腻经典,那份赏心悦目的儒雅可以从古民居的建筑中体现,那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

 

  

拍摄日记:

   宏村现有明清建筑群一百多座,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房屋鳞次栉比,马头墙在空中高低错落,粉墙青瓦。巷门幽深,构成“高高低低马头墙,黑白分明瓦与墙”。那些反映着悠久历史的古民居,有着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高大奇伟具有防火功效的马头墙造型飞扬高傲,粉墙屋壁被岁月涂抹的痕迹,斑驳成凝重而沉静的水墨,那些青砖黛瓦马头墙里,构造讲究的房屋中,布满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彰显着房主人荣耀的身份。

     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我们穿街走巷,寻摄着宗族祠堂、书院、还有各色民居,那些美轮美奂的雕琢,都陈列在一个个古民居里,精美的手艺和精心的设计都雕琢在门楼、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居等之中,成了古老而精巧的艺术品。

    宏村有几处规模较大的民居,分别是承志堂、东贤堂、三立堂、南湖书院等,都是大门森严、古朴宽敞、飞金重彩,精雕细镂。木雕、砖雕、石雕艺术是称为徽州三绝。在宏村这三绝得到了尽情地发挥。

 

    徽雕的题材十分广泛,山水名胜、奇花异草、瓜果蔬菜、传奇故事,无所不有。

    明清时期建筑的大门口都有门楼式面罩,有的大门两侧还砌有八字墙,人们在这些地方精雕细刻使得原本无生命的青砖鲜活起来,无论是神情各异的人物,呼之欲出的鱼虫,或是壮观的山水,还是婀娜多姿的花草,全是镂空雕刻,从近景到远景,往往有七八层之多。

    流连在宏村,深深地被那些古老的民宅所吸引,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我们随意行走着,不经意中还会有以外的发现,宏村真是一个整体的经典,它像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到处散发着古朴神秘的迷人的气息,每一处老宅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每一个经典的雕琢都寓意着美好的传说,步步入境,处处如画,这里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宛若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古老史书。

   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明末至清末的300多年间,是宏村始祖汪氏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这段时期里,徽商崛起,高官、文人辈出。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再加上徽商是官、贾、儒三位一体,所以广交官府、文士的徽商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为了光宗耀祖,他们纷纷回乡投资,树祠堂、建宅院、挖渠塘、铺街巷,一时间楼阁耸立,街巷八达。宏村的宅院建设大多受苏杭园林之风的影响,山川湖泊的景色微缩于园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工匠们巧借水圳之活水,在院中挖池塘、建水榭、造亭阁、种树植花,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村落私家园林。

      宏村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保持了其最初建成时的特征。宏村的建筑和广泛的水系,规划布局成“牛”形,“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专家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令人堪忧的是,现在的宏村因客流量突增,水系已受污染。据村民说,原来宏村都是定时间取饮用水,然后再生活用水,而且有很细致的分类排放,过于污浊的脏水则不能排放到水渠。现在宏村村民已安装了自来水,水渠中的是生活用水了。很难想像,如果宏村没有了清水,那么宏村保存了几百年的生态美没有了,还会如此的灵秀妩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