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2013-01-04 09:19:08)
标签:

三亚慢生活

崖州古城

民国建筑

骑楼老街

心情旅摄

分类: 旅行旅摄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民国时期骑楼建筑群,为崖城(三亚)最早的古商号建筑群。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是20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的南方楼房建筑格式。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骑楼作为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建筑,具有独特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有多种个体经营的店铺。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崖城民国骑楼建筑群,为研究中国南方骑楼建筑的延伸及民国时期琼南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这些老式建筑都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风格:两层或三层砖瓦结构的楼房,正面一楼都有一个宽敞的骑楼走廊,群落特色鲜明,这种古建筑风格,尤其是棱角分明的房檐,在三亚是独此一处。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楼建面阔3.5--4米,进深15--25米,通高13--15米。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保存较完好的骑楼。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骑楼的廊道,一个小宝贝在自家的门前。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抱着小宝贝拍一张生活照,体验下崖城的家居生活。小宝贝好可爱,一点儿也不陌生。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人家。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老街的木板门。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邮递员。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惬意的生活。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勤劳的老街人。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骑楼廊道。

民国骑楼街——浪迹崖州古城(二)
  老街的民国时期的骑楼已经很沧桑很陈旧,很多老建筑已破损不堪、摇摇欲坠了,老街已经有不同时期的建筑夹杂在原始而古老的老式建筑中,展示着风雨岁月的蹉跎与变更。现在的老街依然是崖州古城的文化瑰宝和骄傲。行走在崖城的大街小巷,古民居建筑群、民国骑楼楼群,仿佛时光流转,在时光的水墨色调中穿行......

 


 

 相关资料:

    古崖州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崖州古城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城,这座古城在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南宁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绍定六年(1233年)扩大城址,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使之成为南疆规模较大的一座坚固的城池。

   沿着崖城学宫东行不远处,就来到城内的几条古街。保留了大量南洋风格骑楼的解放路,因为都是建于民国时期,俗称“民国一条街”,原来还有很多精美骑楼,都已被拆掉,幸存下来的也多为框架的危房了。

    崖城的骑楼风格是从福闽、粤桂等地移植过来的。因为从唐宋开始,福建、广东等地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许多人在南洋经商,把南洋的民居风格也带回家乡,在移民崖城之后,又将其民居风格带到了这里。因而,老街的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西方古代建筑与福建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古骑楼,虽斑驳残损,墙面剥落,花饰残缺,墙面屋顶树草滋生,但其建筑风格却赋予它极大的用处。沿街的骑楼长廊即可避风雨,防日晒,底层又可作店铺,楼上则住人,商业性十分突出,典型的商住房,长廊式排店屋 

    骑楼一层的店铺迎马路的一面无墙,晚上闭店时用门板一块块插上落栓即可,二楼则是办公室或家眷居住。骑楼在崖城老街也当属最为精美壮观的,见证了民国初期作为南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海南的辉煌历史。
     几百年过去了,崖城老街残留下的骑楼,由于常年失修,未得到很好的挖掘或保护,这些骑楼残存街区的规模远不及海口的老街,其实,在三亚崖城老街在二十多年前还较为完好,成街成巷,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记录片《民国第一街》,规模还蔚为大观,而今已所剩无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