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岸边200余米的海面之中,耸立着三块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约20余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处.每逢落大潮,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

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已脍炙人口。然而,多年来,关于“东临碣石”到底在哪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史学家。笔者这次到辽河流域采访时获悉:“碣石”就在辽宁省绥中县。

碣石宫遗址发现了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宫殿的宫墙,其中出土了与秦始皇陵相似的高浮雕夔纹巨型瓦当,都是皇家级建筑物才有的工程特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曹操在
建安十二年(207年)经过碣石山,为大海的波澜壮阔景象所动,慷慨而歌,即兴作的《观沧海》赋中的诗句。碣石宫曾留下许多古代帝王的足迹,它当年的辉煌气势曾引得多少帝王诗兴大发。如今我们来到碣石宫遗址,寻摄着古人的奥秘,感受着古人的情怀。

碣石宫遗址的排水。(据说是现在按照原设想建造的)。

陪同的朋友说,这个大坑原是个储藏井,也就是古代的冰箱,用于储藏保存食物的。

这是考古的探方。

在碣石宫遗址的高坡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但这里是最高点,可以俯瞰四周风景。

遥想脚下这片土地,曾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等帝王经常东巡、登临观海的著名地方。

这边是高坡的西边,是新建的景点。

碣石宫的国家级文保碑。(两个碑图为关外三陵拍摄)

秦砖汉瓦。在碣石宫遗址,没有看到秦砖,但还能看到很多遗留的破损碎瓦砾。

我们一行在碣石宫遗址合影,背景中的碣石清晰可见。

如今这里是旅游胜地。尤其是夏季,止锚湾白沙细腻的海滨浴场,是个非常热闹的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水清澈见底,水浅波轻,海滩宽阔平缓,白沙细腻无泥,海中无礁石。海滨浴场的海底坡缓,距岸边百米之外海水仅齐胸深。
网上资料:
碣石秦汉遗址群,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西距山海关15公里。此遗址群范围南北长4公里,东西沿海岸3.5公里,面积达14平方公里,包括六处大型宫殿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金丝屯、红石砬子和周家南山等处。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碣石宫遗址为六处遗址中最大的一处,经考证为当年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驻跸之地,是整个遗址群的主体建筑。其总体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四周构筑夯土墙,墙基宽2.8米,内外壁陡直。碣宫建在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基上。遗址的立体建筑靠近海岸线,遗留下来的夯土台高达8米,地基边长40米,有一半沉入地下,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

立体建筑的两翼有角楼,后面有成批的建筑群,除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以外,极少见有如此大型而又布局有序的宫殿建筑群。从这里出土的建筑上使用的当头简瓦,当头为大半圆形,当面为高浮变纹,直径54厘米,瓦高37厘米,通长68厘米,堪称“瓦当王”,是秦代皇家建筑的专用材料,图案的规范化为国内所罕见。两千年前的行宫中的大小居室,排水系统,储备食物的窖井等,均清晰可见。
碣石宫中轴线南端正对着海中臣石——姜女石,相距400余米。姜女石即为秦汉时的碣石(门)。碣石宫是利用海滨自然景观,前临一望无际的渤海,海中有昂然耸立的碣石;后靠巍峨连绵的燕山,山上有逶起伏的长城。以墙子里宫殿为主体建筑,止锚湾为左翼阙楼,黑山头为右翼阙楼,衬以瓦子地、周家、金丝屯等众多的附属建筑,呈合抱之势,正对海中碣石(门),形成一处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可与始皇陵、阿房宫并列为秦代三大工程。在碣石宫对面的海中,耸立三座奇形礁石,称为碣石,也是历史传说中的孟姜女坟。碣石近海而立,别具一格,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赏此石有不同的效果。在黑山头观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鸡屹立海面,扬颈啼鸣;在墙子里正面观此石,其又宛若一位少妇携着一双儿女望海盼夫。
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求仙心切的皇帝,他们认为神秘的大海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真诚的祈祷来使仙人显灵。碣石宫作为中国帝王建于海边的惟一行
宫,其曾有的辉煌本来就够神秘的;而它在历史上不明原因地突然消失,更是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之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