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礼仪之邦的嘘声
(2008-08-15 06:49:25)
标签:
体育 |
来自礼仪之邦的嘘声
兴致勃勃地盯着荧屏观奥运,好戏连连,精彩不断。但也有不和谐音从观众席传来,令人不吐不快。每逢中国队员与他国选手进行拉锯战式的对攻时,中国观众老给对手喝倒彩。尤其在球类赛事中,当球在中国队一方时,欢呼、呐喊、喝彩、加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球在对方时,嘘声、喝倒彩声也是不绝于耳。14日晚中国男排对日本男排,对手的每一次发球都是在中国观众强劲的嘘声中发出的,严重干扰了比赛的进程和精彩度,有损礼仪之邦的雅誉,也显得东道主十分小家子气,甚至给人胜之不武之口实。
开幕式文艺表演有孔子三千弟子咏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但古中国是在封闭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家庭本位、家国同构型社会,血缘关系、血亲之爱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没有古希腊文明的“博爱”“普爱”观念,因此认宗族、认家门、认老乡、认同窗已成为亲疏远近的重要人际关系准则。中国人的爱国情结与家庭本位文化息息相关,所以爱国球迷数量大大高于爱球球迷数量。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崛起于国际体坛,伴随着“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培育了大批女排迷。可当90年代中国女排衰弱时,那些球迷一下子都消失了。上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三比二惊天大逆转,又唤回了大批球迷归来。其实,在中国女排暂时低迷时,巴西、古巴的女排水平还是很高的呀!但他们没兴趣看,只看
“本家”的赛事,是谓“爱国球迷”,且是“顺境球迷”,他只为本国球队取胜而看球。很多中国人由足球迷变为篮球迷,并不是他现在真的认为篮球比足球好看了,而是因为有姚明。同理,因为有丁俊晖,一大批不懂何谓“司诺克”的人成了台球迷,不懂“托马斯全旋”“程菲跳”的人,成了体操迷。他们迷的往往不是某个体育项目自身的美,而是因其中有“我们的人”,且成为了该项目的姣姣者,跟着脸上沾光。
每当我在朋友们面前打哈欠不得不解释半夜看球了,总有人瞪着眼睛吃惊地地责问:“中国足球那么臭,你还看得那么大的劲?”他们想当然地以为我看球就一定是看中国队,殊不知我不仅是个爱国球迷,更是个爱球球迷,我看欧洲高水平足球赛远多于看中国队。
体育是强身健体、娱乐大众的人类性运动,爱体育也即爱人类。现代爱国者应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要把爱国、爱球与爱人结合起来。不仅要作一个爱国体育迷,还要作一个懂体肓并尊重对手的爱体育本身也即爱人类的体育迷,为每一个精彩喝彩,为每一次努力鼓劲,包括鼓励对手的精彩表演。作一个高水平的观赛者,当好东道主,才不失礼仪之邦的风范。
在体育场上:爱国诚可贵,懂球价更高。若为精彩故,二者皆可抛。人文奥运,不仅体现在组织上而且体现在赛事中,不仅体现在赛场上而且体现在观众席上。愿北京八月的上空不再有刺耳的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