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文豪  古美人  新秭归

(2007-02-10 15:27:54)

 

 

    曾无数次乘船经过大诗人屈原和大美人昭君的故里秭归。今夏应《长江文艺》和秭归县委之邀请,第一次踏上了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头一天游泗溪,秀美的飞瀑和清流给了我脉脉温情,竹排上的水枪更让我找回了童趣; 第二天漂九蜿溪,这是我一生的“处女漂”。惊涛骇浪,惊心动魄,使我强烈感受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搏击人生的豪情。

    更令我回味的是第三天的行程,参观屈原祠、游香溪河。我们从新县城乘豪华旅游船来到老县城旁的一个小码头,赛过龙舟、看过船上剧团地方风韵十足的精彩表演后,便爬上山去参观屈原祠。当我看到祠的檐角,当我一步步走近,我的游玩之心顿时收起,取而代之的是虔诚的“朝圣”之心--我们一行全是文人,而屈原老夫子可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大诗人,而且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他是我们的老祖宗。他的智慧启迪过一代代作家,他的营养滋润过一代代学人。在屈原像前,我表情凝重地留了影以为珍贵的纪念。在屈原墓前,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表达崇仰之情。

    我可能是一行人中说话最少且最不合群的参观者--我边看边在心中默吟着他的诗句,边想着关于屈原的两个关键词--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如今文坛时尚化,作家明星化,身体写作排斥了灵魂拷问,潇洒取代了浪漫,搞笑淹没了沉思。我在心中发问,浪漫豪情的“离骚体”传人是谁? 神秘诡奇的楚风流韵安在?

尽管我在课堂上常把屈原和郭沫若的爱园诗篇对比,借以向学生阐发我对古代、现代爱国主义区别的理解,并振振有辞地指出屈原忠君与爱国一体的局限。但当此时面对屈原。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想像他如何舌战群丑、如何力排众议、如何苦苦规劝、如何奋笔疾书,如何失望绝望终而自沉。更感到一介书生、一个儒官爱国爱民之不易--我对屈大夫又多了些理解、同情和尊敬!

  

    下午游香溪。香溪河是昭君的河,美人的河。尽管河岸上几无王美人的半点遗踪,但这可是当年她浣衣洗足的河流,令人遐想不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滥调,也是真理。可每当提到昭君,我的心绪要复杂得多。不是因为她的美,而是因为她的身世。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503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千百年来,赞美她的和亲之举并提到爱国主义高度的人有之,同情她遭画像丑化而被打入冷宫并不得不远嫁外族者有之。然而,我对这两种看法都有些反感并坚决拒斥。

     不少人咬牙切齿的责骂毛延寿,正是他的丑化才使初入围的王昭君在最终的选美大赛中落榜。她本该是冠军,至少可进最后的决赛。是选美机制的不公和 “评委”的腐败行为才导致美人未获得本该得到的名次和荣誉,并失去了被皇帝“宠幸”的机会。中国古代诗文中充满了这种令人恶心的论调--被皇帝看中了,封后封妃了,就“幸”了 “福”了,皇帝“性”了她,她就有“福”了。于是一片赞美。若被打入冷宫,多年甚至一生都未被皇上“性”过就不幸福了。于是一片哀叹。惋惜和同情。王昭君就是皇帝身边的 “不幸” 的女人。“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同情昭君者,不是同情她的不自由,而是同情她未被因“宠幸”。有人为毛延寿被汉元帝杀掉而解恨,也不是站在女性立场而是站在皇帝的立场的,然而他不是皇帝。他只是皇帝的奴才。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多么可耻的男性本位主义和皇权思想。你考虑过女性的自身幸福,尊严和价值吗?你尊敬过女性本人的意愿吗? 跟帝王睡觉就是幸福或大幸福,跟别人睡觉就不幸福或不够幸福。这是什么混帐逻辑?这是帝王的逻辑,不是女人的逻辑,不是人的逻辑。古中国人是皇帝的子民,当然站在皇权立场说话。可今天我们是公民了啊! 可偏偏,类似的“幸福观”至今还有应和。不尊崇个体,不尊敬异性,不讲人格平等。

   我查过一些材料,对王昭君嫁给匈奴王是指派的还是自荐的说法不一,但在我看来,不论如何都是悲剧。一个弱女子不会主动到习俗迥异的千里之外寻找个人幸福, 她跟呼韩邪连一见钟情的机会都不存在。显然,她的婚姻不是个体的选择而是政治的强迫。靠欺负女人、欺负平民的政治绝不是好的政治。不要动不动就歌颂什么“和亲”之举了,不要无保留地赞扬昭君的什么“深明大义”“ 怨而不怒”了。只有政治无能、外交无能的朝廷才会牺牲一个女人的幸福去换取边界的一度和平。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古中国有多少次是因为拿女人做交换才避免了一场场杀戮和流血。如此的“和平使者”,乃女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该承重之重!

    

    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在别处或许是夸张,在秭归可谓名副其实。大山激发了诗人的想像力,给了男儿以血性;秀水,滋养了美少女,增添了女性的灵气。秭归城街上不一定个个是美女,但眉目清秀。身段婀娜,皮肤白嫩,是秭归女性的共用名片。秭归人应该感谢秭归,因为他们是大文豪的后代,因为他们是大美人的乡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