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夫斯的价值观类型
(2012-02-19 22:57:47)
标签:
洪清亲子教练洪清沙盘游戏荣格亲子教练心理学心灵花园教育 |
分类: 沙盘游戏 |
第一级,反应型:这种类型的人并不意识自己和周围的人类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
第二级,部落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这种类型的人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敢于直言。
这个等级分类发表以后管理学家迈尔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国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对照研究。他们认为,一般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分布于第二级和第七级之间。就管理人员来说,过去大多属于第四级和第五级,现在情况在变化,这两个等级的人渐被第六、七级的人取代。特性 1、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
核心价值观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要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 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它带有判断的色彩,代表了一个人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对,以及什么会令人喜爱的意见。每一个求职者由于其所受教育的不同和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在职业取向上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在许多场合,我们往往要在的一些得失中作出选择,而左右我们选择的,往往就是我们的职业价值观。例如,是要工作舒适轻松,还是要高标准的工资待遇,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要安稳太平;当两者有矛盾冲突时,最终影响我们决策是存在于内心的职业价值观,而我们自己有时对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是很清楚。通过本测试,就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从而为自己选择理想的职业提供信息。
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①主观性:价值观是个人对一般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和主观观念。
②选择性:价值观是经过选择获得的。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是从可选择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其他可选择的内容;是经慎重考虑后的选择。
价值观金字塔
③稳定性:价值观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个体用这个信念可以判断某种行为方式或结果状态的好与坏、适当与不适当、对与错等等,这种较稳定的信念可使个体的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④社会历史性:个人价值观是习得的,是长期社会化和内部化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总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⑤发展性: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是发展变化的、相对的,不同心理水平的人,尤其是形式思维能力不同的人所持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随着人们各方面的成熟、对社会问题理解的加深,各种需要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价值观也在发展变化。
⑥对行为的导向性: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除了选择以外,还必须喜爱和赞赏,并按该选择行事,把它作为生活方式反复履行,因此它是指导各种行为的标准,对行为决策起着指导作用。
⑦系统性:价值观不是孤立地、单个地存在着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意义联结在一起,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或系统而存在的,单一的价值观只有处在整个价值系统中时才能显示出作用和意义。研究状况 较著名的研究如G.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等。价值观研究奥尔波特-弗农-林赛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测量6种基本价值观的相对力量。该测验是根据德国哲学家E.施普兰格尔区分的 6种理想价值型编制的。它们是:理论的(重经验、理性)、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经济的(重实用、功利)、审美的(重形式、和谐)、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及宗教的(重宇宙奥秘)。施普兰格尔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这6种价值观方向发展。6种价值观念的绝对划分并不表示有这6种典型人物存在,分类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6种价值观,只是核心价值观因人而异。
生活方式问卷莫里斯于1956年提出,共包括13种生活方式,分别用13段长短相近的文字描述,各种生活方式所强调的内容不同,其重点是:
①保存人类最高的成就。个人参加其社区中的群体生活,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改变它,而是为了要了解、欣赏和保存人类所已成就的最好的东西。
②培养独立性。一个人必须避免依赖他人或外物,生命的真谛应从自我中体验。
③对他人表示同情和关切。以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为中心,温情是生活的主要成分。
④轮流体验欢乐与孤独。在美好的生活中,孤独与群处都是不可缺少的。
⑤在团体活动中实践和享受人生。个人应该参加社群团体,享受友谊与合作,以求实现大家的共同目标。
⑥经常掌握变动不定的环境。一个人应经常强调活动的必要,以谋求现实地解决、控制世界与社会所需要的技术的改良。
⑦将行动、享乐与沉思加以统合。
⑧无忧、健康地享受生活。
⑨人生中那些美好
价值调查表,罗基奇于1973年提出。他的价值系统理论认为,各种价值观是按一定的逻辑意义联结在一起的,它们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或价值系统而存在,价值系统是沿着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的连续体而形成的层次序列。他提出了两类价值系统:
①终极性价值系统,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极状态或结果,包含的内容有:舒适的生活、振奋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丽的世界、平等、家庭保障、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灵魂得到拯救、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智慧。
②工具性价值系统,是达到理想化终极状态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包含的内容有:有抱负、心胸宽广、有才能、快活、整洁、勇敢、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有理智、有逻辑性、钟情、顺从、有教养、负责任、自控、仁慈。
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中所包含的这18项终极性价值和18项工具性价值,每种价值后都有一段简短的描述。施测时,让被试按其对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对两类价值分别排序,将最重要的排在第1位,次重要的排在第2位,依此类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18位。用这个量表可以测得不同的价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重要性程度。罗基奇的量表的优点在于,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其中包括的价值项目较多且简单明了,便于被试掌握,施测也容易。并且,这种研究方法是把各种价值观放在整个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更体现了价值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