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练洪清:戒嗔的白米粥

标签:
智慧妈妈洪清戒嗔的白米粥教育亲亲子教练洪清心灵花园沙盘游戏 |
分类: 一念一世界 |
“中国版一休”出书
真实身份成谜 http://wfwb.wfnews.com.cn/html/2008-01/10/content_13618.htm
释戒嗔走红后,有网友为他的故事自发配图,把他的故事到处转载,还有喜欢他的网友根据戒嗔所述的“淼镇”、“天明寺”,到江浙一带地名相同的地点去寻找他,但由于戒嗔所说的地名、寺庙名是化名,小和尚的身份至今未确认。网上也有不少人质疑,“释戒嗔”未必真是“小和尚”,或许他就是书商为炒作新书而虚构的“人物”。
出版商:“戒嗔”6月露面
戒嗔的书即将问世,记者8日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戒嗔的白粥馆》的出版商―――广州漫友文化的负责人丹飞。
丹飞介绍说:“我去年10月底,在天涯上小和尚的帖子里留言,想接触他,一周后他回应了我,因为他感到我的留言对他的作品理解得比较深入。我们通过QQ和电子邮件联系,最终敲定了这次出版计划。”
丹飞表示,他目前无法对媒体透露小和尚所在的实际地点,但付给戒嗔的创作版税并不算低,戒嗔表示要拿这笔钱的大部分来捐献给山区的儿童,其他的交给寺庙处理。目前戒嗔还未告诉丹飞确切的账号,也还未收取稿酬。
对于戒嗔是否确有其人,他的身份是不是僧人,这次出书计划是否涉嫌利用网络进行炒作等疑问,丹飞表示:“我们就连出版合同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签的,我至今没到他所在的寺庙去探访过他。因为我相信他是真正的僧人,见不见面并不重要。6月左右,戒嗔答应将亲自出面跟他的读者见面,当面讲述他的故事。”
白米粥的滋味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182822/
戒嗔的白粥馆的评论 None
在当当网上订了三本书,有一本是释戒嗔的,名字叫做《戒嗔的白粥馆》。
每每翻阅报纸,杂志的时候,因着细心,总会从字里行间取得一些幽微的发现。于是,会寻着这条所发现的并不十分明晰的路径去找寻,直到惊喜地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释戒嗔。
当时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两篇摘选。因为看多看惯了做作,矫饰的文字,看了那两篇突然觉得耳目一新。文字风格很平淡,朴实,正如书中开篇所说:甜甜的绿豆糕,清香的糯米粽,可口的月饼,永远只能是生活的点缀,这世间最恒久的,唯有淡而无味的白米粥。这句话说的很好,不过最后一句我还是想稍微做一番改进。白米粥确实是很淡,但是有味没味也是因人而异的。若是一介凡夫俗子,那自然感觉不如绿豆糕,糯米粽了,而真正有一颗佛心,有慧根的人,就是一钵白米粥,也可以从中感觉到一股清韵与芳香。
整本书的结构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故事,那些故事就发生在淼镇山上的天明寺里。没有刻意的安排与构思,仅仅是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平凡再平凡的小事,那些故事,就是我们这些身处滚滚红尘中的人也在每天经历着。
真正得道的高僧不会说自己有多么神圣,相反,他会说他很平凡。而我们就是觉得他不平凡,其实他的不平凡正是因为他能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之处,但是我们不知道。
这不是一本深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禅经,也不是一堆空洞无物的文字垃圾。出版商在封皮上给它的定义似乎更为贴切——生活禅。这是一本亲和的生活禅,有缘的人自然会在行进之中的某段路途与之邂逅,并且得道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本书一直是在感觉清淡,幽静的时候去读的。三个,五个,像是修行之人每天早晨很早就起来修习的早课。
似乎没有必要去为这样的一本书做广告,以那些貌似权威的人作为坚强后盾,给作者贴上一系列形象标签,安妮说,往往会显得非常可疑。
一朵莲花,尽管沉默,然而总会有那么些人发现它绽放在夕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