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夏令营:家长教育选择能力—水“交”根还是梢?(三)

(2010-08-06 12:30:01)
标签:

大自然夏令营

大连夏令营

智慧妈妈洪清

家庭教育

育儿

托管教育

  少年儿童研究孙云晓老师约稿,就“家长教育选择能力”问题,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谈谈看法。

    二、树木的蒸腾拉力就是家长与孩子同在

    当我的身体中有两个心脏在跳动的时候,我就在反思我接受的教育,思考着孩子将来生活的时代,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将给予她什么?当女儿降生时的第一声啼哭,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妈妈,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在她不会自立的时候,教会她自立;在她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引导她学会选择;在她专心致志玩耍、调皮捣蛋的时候,教导她尊重、信任、审慎的冒险、遇事积极地想方设法;在她渴望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时候,指导她一步一步地去学习、实践,和孩子在实践和学习中思考、创新,陪伴她掌握各种生活技能。正如树根把水输送到枝叶上的第二步需要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水分不断散失,需要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同时,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细胞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加以补充。因蒸腾过程产生的吸水力叫蒸腾拉力,这种力大于根压,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它能使根部吸收的水分迅速运送到植株的各个部分。了解到孩子的兴趣点因材施教的培养很重要,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同在就如同树木的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主要动力!

    家长与孩子同在说起来很容易,不就是孩子玩时在旁边看着,别摔着、碰着吗?孩子上课陪着上,孩子记得不清楚的笔记、作业我们给记下来吗?这不是家长与孩子同在!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的真好,家长面对孩子时都要牢牢记住:

    人人都说孩子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孩子小,

    你比孩子还要小。

    家长的言行举止是欺骗不了孩子的。女儿一小就很好动,只要睁开眼睛,就没有老实的时候。所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给女儿制定了一份日程安排表,我们也称呼“玩耍段、段、段”。安排着一段一段地游戏:早起洗脸刷牙,我们配上各种儿歌(一般配两段儿歌,还要有时间限制,为的是2周岁以后上幼儿园、上学方便),边表演边洗脸刷牙,快快乐乐,心情愉快的开始新的一天(女儿在我腹中的后两个月里,我已经开始按照她将出生的作息时间来睡觉、起床了;以至于孩子出生后很自然的早上6点左右就睁开眼睛,晚上8点左右就困了,基本上都是自己睡;女儿现在已经15岁了,早上起床基本上不用叫,晚上除了作业等特殊情况外,基本上9点左右就睡了)。在执行这个“玩耍段、段、段”计划中,我们着实费了不少的心血、周折,付出了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但我们(女儿的爷爷、奶奶、爸爸)都在和女儿的玩耍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和欣慰!有女儿的时候,奶奶都60多岁了,上下午我们都要给女儿讲故事,一天奶奶讲到小红帽去森林里看奶奶,图片上小红帽的奶奶带着老花镜,女儿看看图片又看看带着老花镜专心致志讲故事的奶奶,跑下地去给奶奶拿来一个苹果,以后奶奶看报纸、看电视、有时候吃药看说明书,女儿都会主动给奶奶拿眼镜;现在每每回忆起来,奶奶还是满眼疼爱的摸着女儿的头说:“真是招人喜爱的小姑娘!”爷爷和爸爸是专业陪女儿玩户外的教练,我们住在五楼,每次出去玩基本上都能听到女儿爽朗的笑声!特别是爷爷一回来就会很兴奋的说:“这小家伙,越来越有劲,带着我也感到年轻了不少。”

    随着女儿的长大,她的兴趣点更丰富多彩起来。痴迷地学习画画,只要是闲下来就画,于是我将家里的一面墙贴上牛皮纸,再贴上白纸,上面张贴在学习班画的画,下面留白的地方任由女儿去发挥!一天我在她的指导下专心的画小鸡,她却递给我一张硬纸板(买袜子带的),说是给我做的书签,一本正经的给我讲她画中的房子、小河、街道等等,我陶醉得欣赏着她那抽象派的作品,欣慰女儿的用心,这张书签一直陪伴着我。现在我记忆最深的是女儿上青少年宫的画画班:小朋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照着老师的画画,女儿每次不是位置不对、这儿添添、那儿改改、要么就是颜色醒目、另类;一次画太阳,女儿竟然图的是蓝色的太阳,还振振有词地说:“红太阳太热了,和蓝天一个颜色就会不热了。”画画的老师很支持女儿,只要女儿将自己的画讲地头头是道,老师就给予表扬和分数的肯定!家里她的画墙正对着她的床,时不时她还要展开想象,将她的画联合起来给我们编故事呢!感染着我们好像就进入美好的童话世界,就是那会飞地小鸟,会说话地小猴子。曾经看过一本书《你不能再次回到从前》,但我想说:为人父母就可以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再次回到从前。不单纯是将孩子放到学习班交给老师而已,我一直都是坚持和女儿在一起就像她和她的年龄一样,投入到她的场景中,一起欢笑、一起面对困难……和女儿同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