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夏令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0-3岁婴幼儿)

(2010-04-19 13:10:39)
标签:

大自然

夏令营

大连旅游

洪清

心理学

引导

育儿

指导

智慧妈妈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旨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孩子成人、成才和成功。家庭教育指导要在明确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纲”内容按年龄段分为五个部分共62个指导内容专题,即0-312个专题、3612个专题、小学阶段15个专题、初中阶段12个专题、高中阶段11个专题。为便于家庭教育指导人员更好地了解各年龄段的孩子并掌握家教指导策略,在每个年龄段的指导专题前,均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作了描述。“大纲”力求主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开展指导活动,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儿童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质量,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氛围。

 

.0-3岁婴幼儿

 

(一)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发育。到36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公分,女孩为96.28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公斤,女孩为14.22公斤。(2)动作发展。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3)语言发展。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岁是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4)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0-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出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0-3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因此,须指导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以满足孩子好奇、探究心理的同时,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与亲情培养。要加强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指导乳母科学饮食,增加母乳的营养;指导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婴儿哺乳;指导母亲学会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指导母亲适时断奶,哺乳时间不低于4个月;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应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孩子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并应购买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适合不同月龄婴幼儿饮用的奶粉。

 

专题2  多让婴幼儿接触水、阳光和空气

开展三浴锻炼,满足婴幼儿接触外界的感官体验需求。足够的户外阳光浴和空气浴使婴幼儿身体更健康、强壮,还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家长须摒弃传统的育儿观念和陋习,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保证孩子每天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早开展三浴锻炼,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选择安全、合适的场地进行,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并及时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情况,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专题3  及时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排便及卫生习惯的养成。

婴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婴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婴幼儿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婴幼儿正常的饮食、睡眠等都很有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增进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要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创设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环境,如创设安静温馨的睡眠、进食环境,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采用鼓励表扬的正强化教育措施等。

 

专题4  积极支持婴幼儿的爬行活动

爬行对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家长需了解爬行能促进婴幼儿全身肌肉与大脑的协调发展,能锻炼婴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其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同时能满足婴幼儿用自己的手脚去接触、探索世界的内在需求。

家长可运用各种方式逗引、支持婴幼儿爬行;为婴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爬行环境;从婴幼儿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爬行时间和距离;给婴幼儿穿着适宜爬行的服装;爬行后及时帮助婴幼儿洗手、整理服饰、喝水、补充食物并给予精神鼓励。

 

专题5  促进婴幼儿动作灵活和协调性的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顺序是先粗大动作,再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多让婴幼儿看、听、摸、尝、闻,可以训练婴幼儿的感官能力,使他由对周围事物形象、感觉上的认识逐渐发展到了解熟悉外面的世界。走、跑、跳并不是单一的肌肉活动,而是视觉、平衡觉等整合的过程,能使动作协调、灵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婴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发展动作技能;让婴幼儿有充分的动作练习,不仅进行爬、翻滚、走、跑、跳、攀、转圈等大动作练习,还应进行抓取物品、扔东西、拍球等精细动作的练习。

 

专题6  支持婴幼儿“涂鸦”、拆卸行为

“涂鸦”、拆卸行为是婴儿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能促进2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重要形式;玩具伴随婴幼儿成长,能促进其感官、认知等各方面的发育;玩具的安全、实用、适宜比玩具的价格更重要;涂鸦是帮助婴幼儿与外界融为一体的载体。

要引导家长为婴幼儿提供拆卸、涂鸦的活动空间,给婴幼儿提供足够的拆卸、涂鸦的安全工具材料,引导并陪伴婴幼儿的拆卸、涂鸦行为,与婴幼儿一起玩一玩,画一画,拆一拆,讲一讲,理解婴幼儿的创造天性,用心欣赏婴幼儿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涂鸦作品。

 

专题7  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03岁正是婴幼儿牙牙学语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中,家长与婴幼儿语言交流时间少,不重视和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也不知如何正确地和婴幼儿交流。

要充分认识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与成人语言交流的需要;良好心理、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正确的口语示范,积极回应婴幼儿的言语需求,为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充裕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运用多种方法(如游戏法)积极逗引、鼓励婴幼儿开口说话。

 

专题8  进行适合婴幼儿的“早期阅读”

2-3岁的婴幼儿已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早期阅读能给予婴幼儿脑部良性的刺激,使大脑更好地发育。亲子阅读能使父母与婴幼儿的情感得到沟通,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婴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也非常有益。

家长需为婴幼儿提供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材料,如选择图画色彩丰富的书籍,选择故事简单有趣的阅读内容,选择婴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每天在固定时间段与婴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可选择睡前或餐后等家长方便且婴幼儿注意力不易分散的时间;亲子阅读中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式,如阅读游戏法或者引导婴幼儿看图书画面复述法等。

 

专题9  正确应对婴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在两岁前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表现为调皮、任性、爱走极端,故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家长往往不了解“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对婴幼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常采用专制性的教育态度,或娇惯和迁就。

“第一反抗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父母需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学会说“不”,是婴幼儿成长的标志。

家长首先要理解婴幼儿,尊重婴幼儿,不轻易干涉,以平等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其次,相信孩子,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第三,采取讲道理、转移注意、冷处理等方法终止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第四,把握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专题10  鼓励婴幼儿的社会交往

03岁的婴幼儿大多在家中玩,尤其是城市里的婴幼儿,缺少与外界的交往。婴幼儿也有交往的需求,交往是个体不可缺少的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婴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多与婴幼儿交往,教授其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鼓励婴幼儿邀请同伴到家做客,带婴幼儿走出家门,与各种对象进行交往;帮助婴幼儿学习处理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尊重婴幼儿的交往个性,逐步引导,而不是给予太多的强制性干预。

 

专题11  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指导

祖辈家长在婴幼儿的教养中具有时间宽裕、有耐心、能宽容等优势,但也存在教养观念和方法上的不足。既要看到祖辈家长也是带养的力量,又要注意不能靠祖辈家长完全替代父母的教养责任。父母要充分认识父亲、母亲在教养婴幼儿中各自的重要作用,学会正确处理其他事务与教养婴幼儿的关系。

要关注祖辈家长教养婴幼儿的情况,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婴幼儿的专题指导,帮助其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养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引导其把教养婴幼儿的主要责任还给父母,学会协助父母,与父母的教养保持协调一致。

 

专题12  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婴幼儿常见病主要有高烧、小儿肺炎、营养性和缺铁性贫血、腹泻、佝偻病等。对待婴幼儿的常见病,一要十分重视,因为小病不治易成大病;二要重在预防,以预防为主,治病为辅;三要加强病后护理,加速健康的恢复,尽量减少疾病的危害。

要引导家长按时为婴幼儿预防接种;向家长普及婴幼儿常见病的知识,让家长掌握预防的方法,了解发病征兆,重视科学应对与及时诊治;向家长普及病后护理常识,学会保持居室空气新鲜,让婴幼儿多晒太阳;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婴幼儿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学会安抚、调节婴幼儿的情绪;带领婴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