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四)
(2009-08-18 15:39:42)
标签:
爱的教育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教育皮亚杰亲子教育早期教育智慧文化 |
(3)
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所以,皮亚杰认为:“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化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
需要重申的是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人知发展的过程(皮亚杰,1981年)。
皮亚杰认为,平衡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在个体和外部刺激结构之间有一个平衡;个体的结构顺化新呈现出来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个体结构中去。查看具体解释与实例,请点击>>
第二种平衡是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都有若干个认知图式,而每一个图式都由许多分系统组成。例如,大小比较系统中,长度、数量等都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经常以不同的速率展开。在建构中,如果子系统之间没有平衡,就不可能有新图式产生。查看具体解释与实例,请点击>>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整体知识始终在被分化成各个部分,然后又把各个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知识。由此可见,平衡是个体在连续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和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所以,皮亚杰认为:“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化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
需要重申的是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人知发展的过程(皮亚杰,1981年)。
皮亚杰认为,平衡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在个体和外部刺激结构之间有一个平衡;个体的结构顺化新呈现出来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个体结构中去。查看具体解释与实例,请点击>>
第二种平衡是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都有若干个认知图式,而每一个图式都由许多分系统组成。例如,大小比较系统中,长度、数量等都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经常以不同的速率展开。在建构中,如果子系统之间没有平衡,就不可能有新图式产生。查看具体解释与实例,请点击>>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整体知识始终在被分化成各个部分,然后又把各个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知识。由此可见,平衡是个体在连续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和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