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的片段

(2008-04-27 13:37:03)
标签:

心灵成长

林谷芳

爱情

情感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的片段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现任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1950年生,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读佛书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年,以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1968年进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毕业后隐于市修行,1988年出而从事社会性的文化工作,始终以民间身份参与台湾的各种文化建设,2000年淡出文化界,回归禅者本务,教授禅宗。其论著彰显“道艺一体”生命观。
  主要著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禅,两刃相交》。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的片段
内容简介:
    男人永远要记住:能尊重女人直觉的男人才是智慧,而能感激女人包容的男人才叫成熟,女人的混沌是男人永远必须去参的生命公案。就像禅所说的,悟道的生活是“运水搬柴”,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真实的爱情也必得是在大风大浪后的平静才出现,它看来静态,却绵绵密密吐着生命的幽光。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片段:

    男女之间的本质观照,首要之点在回归到缘起的立场。一切有为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由此体认,才能面对“如实”。男女之间出问题,怨天尤人者有之,自卑自弃者有之,所以如此,往往缘于当事者以不变的期许来应对万事万物的变的本质所致;此外,不谙于缘起之理,也容易将两人之间的磨擦原因简单化,单一化,忘记了活脱脱的生命间关系的复杂。

    识得缘起之理,人会比较谦卑,比较不会觉得我应该得到些什麽,懂得变是常理,面对变就会更为坦然。

    男女的吸引被广义的定义为对另一种生命特质的追求。

    追寻不变的爱情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梦,它是与生惧来的我执最美丽的一种幻化,因为不变的爱情所意涵的正是两个不变的个体。这种执着,有时是彻头彻尾的一种无明,有时则是生命必变下无奈的期望。

    时间,其实才是爱情的最大敌人。这中间的问题并不在于爱要如何在时间中保持不变,而是要如何让“新爱”能继续不断涌现。恒久的爱情不可能是由执着而来,它必得是种创造。

    男女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大家都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却少有人能仔细去体会话中的误解是误解了什麽,了解又到底了解了哪些。误解或了解主要的关键指的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我们要的是什麽?这样的观点在爱情上更明显,从初始的盲动转成最后的道别,许多人在此时才体会到:我要的并不是这些。有心人可以再逼问一句:我所要的真对我那麽重要吗?

    佛家所讲“随缘做主”的“随缘”,其实并非“逐缘”,而“做主”的真义更在于承担后的创造。

    恋爱时,对对方不熟悉,男女吸引比较来大多来自于互相发现的乐趣。但生活在一起,彼此毫无遮掩,就须仰赖不断的创造互动,关系才不致枯槁,而超越爱情之外的亲情,恩情,一体感等,也才可能产生。
    创造,使生活积累了回忆,却又不囿于回忆。没有回忆的两人生活本不该存在,只有回忆的生活也可以结束,在回忆中激出创造,以创造积累更多的回忆,才真是识得缘起的真意。

     在生命或修行的立场,爱情存在的一个意义,是生命极限的发挥或暴露。现代生活使生命中的真实很难被真正体会,连友情,亲情都比以前薄了,而能让人受伤,裸露的,似乎就只剩爱情。人几乎没有不渴求爱情的,姑不论这种根深蒂固的追求到底是源自无明还是道心,但其深刻性却总让人不得不好好面对,而每个人似乎也都在此碰触到了生命的一些局限。因此,在不同观点下的爱情固很难说有一定的成败,但当事者能如面对死生困顿般,因之激发出自己对生命处境的一些根本观照,则就算无缘获得真爱,这种生命成长也可以让当事者无怨无悔了。

    爱情与母爱的差别在于母爱如空气,受者往往视为当然,常浑然不觉他对生命的特殊意义;而爱情的出现,却必然要对生命产生大的冲击,不少人到此才感觉自己的脆弱,也第一次警觉到自己还具有无私奉献,关怀另一生命的能力。

    两性间的吵吵闹闹,甜甜蜜蜜其实是必然的,甜蜜的是与我们同质的部分,吵闹的是与自己异质的部分。而成熟的爱情,既是能将许多原该吵闹的地方逐步转化为自己所欣赏的部分,否则,爱情的意义也就只能是找个依附或图个同病相怜罢了。也因此,两性分手本质上就该是无怨无悔的,固然错认了对方,却澄清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