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理学习 |
俞老师:你好!有个孩子因为老人的喜欢,总是给些钱,被妈妈发现后,孩子开始说谎了。今天,又买玩具了,主要是,说谎的时候孩子镇定自若。老师,怎么办?
根据说谎行为动机的性质不同,一般可将说谎分为两大类:一是动机积极的说谎。也就是出于善意的说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动机积极的说谎不但不会伤害他人,还会成为沟通感情、消除误会、避免纠纷的有效手段。当然,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足,即使是动机积极的说谎,我们也要加以引导,教育他们不要轻易说谎,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妙用善意的谎言。二是动机消极的说谎,就是为了达到某种非正常的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行为。消极的说谎动机包括逃避惩罚、满足虚荣、吸引他人注意、掩盖错误等等。这种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一般都出于损人或利己的意图,所以他与品行有关,反映了品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非常不利。这种说谎是一种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的问题行为。
从你给我的信息看,这个孩子的说谎动机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为什么?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给钱,被妈妈知道了可能会引发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矛盾,为了避免矛盾,他采用说谎的方式,这种说谎,大致具有善意。但他买了玩具,怕妈妈批评,这是为了逃避惩罚,是消极的说谎。
但是,无论是何种说谎,都不必大惊小怪,要冷静合理对待。一、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不是对孩子说谎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孩子目前的错误,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会改变说谎的习惯。二、要保持冷静,切忌过激行为。面对孩子说谎,情绪冷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形下,很容易冲动、恼怒,粗暴地对待或夸大恶果地恐吓,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下次更加隐蔽地说谎。三、平时要以正面引导为原则,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诚实行为,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慢慢体会到诚实确实比说谎更受欢迎。针对孩子的说谎可以适当给予处罚,比如取消某次活动等,让孩子感到说谎之后的损失,从而对说谎失去兴趣。四、要告诉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大人教育口径不统一,老人溺爱,妈妈严格。孩子喜欢被溺爱,不喜欢严格,就容易说谎。老人最好不要干涉第三代的教育,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当然,父母的严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孩子说谎是家长“逼”出来的,因为家长经常用强制甚至体罚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便产生一种消极防御的心理,为了逃避家长的斥责,就会以谎言来应对。所以,家长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建立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说谎了,也不必紧张,因为毕竟是孩子,多教育,晓之以理,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现在加以教育引导一点也不迟。
以上我说的可供参考,如有疑惑,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