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自我管理(给心有困惑的学生的回信)

(2014-01-01 21:53:07)
标签:

心理

困惑

诗歌

文学

校园

分类: 师生书信

xxx:你好!

首先祝你新年愉快!你说你们一班无论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我能理解。

陶老师为什么“无情”地离去?这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校高中部这几年在逐渐萎缩,他要找一个更适合发挥他专业的地方。我校这一届高三是10个班,高二是6个班,高一是5个班,我们这一届毕业后再转头,估计最多5个班,并且生源质量越来越差。从近几年我校录取情况就可知道,学生数在减少,而录取分数线却一年比一年下降。今年下降到市教育局的控制线,且指标数还没有招满。不可否认,学生的入学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状况。

不敢说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遵守纪律,但是可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概率会大一些。这就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难度,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在管理学生方面了,并且也未必能够管理好。这大大地牵扯了教师的学科教学时间。老师很勤奋地、很用心地教学,可是结果却教不出好的成绩,而社会往往又是以成绩来评判学校和老师的。社会可不管学生原来的基础,凡高考考得少的学校就不好,凡高考考得不好的班级教师就不好。这是社会评价的弊端,但是我们又无法改变。所以陶老师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去含中教书,在含中教书,面对的是成绩好的学生,虽然教学上有更大的压力,但对一个教师来说会有一种成就感。我个人因为年龄原因加上家住巢湖,要不,我也会往含中考的。

至于我校为什么会萎缩,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有两个客观原因,是我校回避不了的,一是含山县是小县,而含中、二中近几年都在扩招,剩下来的给我们底下学校,我校没有选择的余地;二是县政府也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城,以此来拉动含城经济;三是林头离巢湖很近,有不少学生选择到巢湖读书了。

你说你喜欢受制于别人,别人管得越紧,你才越能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这个我不赞同。你需要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制力、自律性之于人是很重要的。别人可以管你一时,管不了你一辈子,你终归需要独立的,如果完全指望别人的严管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这怎么可以呢?我建议你要学会自我管理。

爱幻想,这是年轻人的特点。但是,人不能生活在幻想之中,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需要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希望你能够面对现实,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思考问题既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更要有现实的基础。

你写的诗还是蛮有诗味的,我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是对古老的一种怀念。爱好文学是好事。如果确实爱好,你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文学作品阅读。写作的基础有两个:一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也可以提供给人间接的生活经验;二是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有些人能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而有些人对生活很迟钝、很麻木,而写作需要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就是要多写。

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这会有一个过程。我想起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的一事,说他二十年前在某地遇到一位年轻的写作爱好者,将所写文稿给陈忠实看,请求指点,陈忠实鼓励说很不错。后来那位青年就以写作为业。二十年后,陈忠实再到那个县,问那个青年,人说他正业荒废了,而写作却无甚成就。陈忠实很后悔,说当初就不该鼓励他的。他说:“有时候,鼓励反而害了一个人。”所以,我劝你在写作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目前,就是要力求念好书。

你要我给你写的诗第一个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内容,我没能照办。一是我缺少诗才,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合适的诗句,仓促写几句,也许不合适;二是我觉得那个地方就用省略号也可以。

话不多说了,再祝你快乐!

                                              俞正明

                                        2014年1月1日下午

附:学生的信

尊敬的俞老师:您好!

带着忐忑的心情下了笔,有诸多语言却又怕自己不知所云。

其实很早之前,同学就向我提起过您,在一班还没有解散之前。

或许我们真有缘分,但归根结底还是您的人缘好。我原是一班的学生,因为陶老师的“出走”,我们一班被迫“分家”了。不论老师还是同学,两年之间,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何陶老师会无情地离去?或许他也有他的苦衷,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我觉得现在的我就像一头鼻子上没有穿绳的牛,放荡得很。我喜欢受制于人,因为别人管得越紧,我才会越能回归正常人的生活。现在的我正处于无尽的幻想之中,与不切实际的东西打着交道。更可怕的是,我还总患得患失,就是占有欲很强。多少东西不是我的,我却幻想着那是我的,实为可悲。我喜欢写一些小东西,以抒发那多余的情感。

“那是一棵古老的香椿树,

它生长在古老的村庄里,

在古老的青石灰瓦旁,

在古老的绵延河流处,

在古老的动人传说中,

在村民的心里,

在我的梦中。。。。。。

如今,

村庄已不在,

青石灰瓦已被破坏,

绵延的河流已被填埋,

那动人的传说也失去了往日的神秘色彩,

村民早已搬迁,

分散于四海,

而我的梦也一点点在香椿树下沉眠。

我欲寻之,

却不知,

它早已消失得无踪无影,

不留一丝痕迹。”

老师我想在前一处省略号处加一个有关香椿树和村庄的美好传说,可又不知从何写起,望老师讲解一二。

在您忙碌之时打扰到了您。我不会发伊妹儿,信的格式也不一定对,字写得也丑,更重要的是不能亲手将信交于您手中,我会让七班同学代转交。以上种种,望您谅解。杨绛曾回信给读者——你主要的问题不是书读得少,而是想得太多。若能收到您的回复,实属幸事,诚表谢意。

祝您好运!

                                          五班学生:xxx

                                           2013年12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