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莹
刘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40
  • 关注人气: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体里的认同和共谋

(2016-12-16 22:22:06)
标签:

杂谈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我的稳定化技术分享工作坊里面,有一个热闹的小插曲。

一位咨询师同学分享了他的临床个案。这是一个看上去命运悲惨的来访者,似乎所有的好运都与她无关,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温暖,唯一拥有的房子又为了与亲人打官司而抵押给了银行.....各种霉运挫折绝望,想死的心都有。生活如此一塌糊涂,自然咨询费也是支付不起的。

而咨询师是个充满爱心侠义心肠之人,深感同情之下,决定提供几次无偿咨询。结果,几次咨询下来,不堪重荷,被无助感深深淹没的咨询师,沉重地结束了咨询。

个案呈现出来后,现场的同学们纷纷开始给咨询师支招。话题焦点大多集中在讨论来访者的困境是如何形成的,会是怎样的家庭成长环境或个性特征造成了困境等等,各种缘由分析。此时,我觉得结合工作坊主题进行实操练习的好时机到了。于是,我打断了大家的讨论,提议共同来想想该如何去为这个来访者寻找正面资源。而这正是稳定化技术操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结果,在各种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安慰大道理的头脑风暴之后,现场逐渐又回到了之前的无力感的氛围中,话题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困境形成原因的猜想讨论上。因为,显然,去讨论这个个案的问题形成根源,要比讨论个案的资源,容易得多得多。

从动力性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现场的同学们,包括咨询师,几乎都无意识地认同了来访者的困难和无力,通过无意识地回避寻找正面资源,而成为了来访者的“共谋”。

第二个例子,是在另一个心理学学习小组里面发生的故事。

分享的咨询师谈到一个之前接诊过的个案。来访者年纪不轻了却依然无法找到女朋友,由此自卑消沉抑郁,前来咨询。女咨询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尝试了各种认知行为方法,什么积极思维啊,寻找兴趣爱好啊等等,希望能帮助来访者摆脱抑郁。可是,几乎所有的改变思路方案,都被事主的一句反问挫败。那句反问是“你能保证我这样做就一定能找到女朋友吗?我只想要个女朋友!”

咨询很快脱落了。

咨询师在小组里表达了深深的无力感。大家也纷纷提出各种新的认知行为解决方案,却依旧显得很无助,讨论话题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个案,转向对治疗方法技术的纯理论探讨。

看来,来访者的那句反问,就仿佛是扔向咨询师们的千斤重锤!那么沉那么重,让人难以承接--内心深处的“认同”又悄悄登场了......“认同即已登场了,“合谋”还会远吗......

“认同”,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通常存在于被压抑的潜意识,人的意识层面难以觉察,唯有过后自我内省时方有可能被发现。“合谋”,则是在“认同”发生后向行为延伸的结果--而这个结果通常就是双方开始卷入了无效互动的怪圈当中,难以自拔了。

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目的,都是为了逃避内心深处在面对某些重大事件时,所无法承受的情感:恐惧、绝望、愧疚、羞耻等。一旦来访者的核心恐惧被咨询师无意识认同,那份无助无力感便开始了微妙的传递,严重的甚至会被几乎绝大多数的团体成员们所认同。而一旦进入了这个“合谋”,咨询师对来访者能帮助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如何才能够不与来访者发生认同甚至合谋,从而给予对方最有效的帮助呢?

我的看法是,可以有两个努力的大方向:其一,咨询师需要坚定地相信,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打击,来访者身上也一定拥有可以发掘的积极正面资源;其二,咨询师需要发自内心地跟来访者进行心理情感链接,稳定地始终站在来访者那边给予理解和支持。

下面我们谈谈具体的处理。

在上面第一个个案的讨论过程中,我告诉大家,这个来访者的资源,其实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她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还懂得去利用自己的房子去贷款打官司,来争取保护自己的应得利益,显然她内心拥有不屈不挠的力量和能力资源;提问:她是怎样做到在这么悲惨的境遇中一直坚持走到今天的......这一切都是可以在治疗中进行激活的正面资源,从而帮助来访者发掘及强化其自身的力量与信心。

要知道,只要人还活着,就不可能找不到任何资源和希望!

至于第二个个案,倘若女咨询师能够运用自己女性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去欣赏那位绝望自卑的男性来访者,适当地表达支持和鼓励,客观中肯地肯定对方的男性自我价值,那么,当彼此信任的情感链接和工作联盟可以建立时,此时再进行认知调整,现实行动尝试,相信来访者的内心障碍也必将大为减少!

还有什么,比一个温暖专业的女性咨询师的理解欣赏支持,能更好地推动一个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自卑抑郁的男性来访者呢......

当然,我知道,说,常常比做要容易得多。挑战在于,能做到如此的咨询师需要拥有坚定温暖的爱,客观专业的视角,灵活适当的界线。而这份游刃的经验与成熟的人格修为,都需要坚持长期的临床工作与不断的专业学习方能有一天达到。

在我执业的早年,常有人会这么问:这个工作老是听别人倾述各种负面情绪,会不会给你自己也带来负面影响?

在当年,我只是单纯地回答说,已经几乎习惯了,一般不会。但现在,我想我的回答会是,其实,我所听到的,并不是什么负面情绪,而是他们在如何地与生活困难搏斗,如何地始终百折不挠,如何地用各种巧妙的智慧生存于复杂艰难的人世间.....的各种精彩瞬间!负面影响从何谈起?在我内心拥有的,是对他们越来越多的欣赏和钦佩,还有,一份深深的感动之情。

我们在一起共同见证生命是何其精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而我同样相信,那份见证的感动,已是我生命中所永远无法被代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