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莹
刘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40
  • 关注人气: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ives at another level--《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016-08-14 15:47:24)
分类: 好书推荐
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小说主人公,在四十岁那年,性格突变,从一个如白开水般枯燥无味又兢兢业业养家的银行职员,戏剧性地转身变成了一个抛弃家庭,没有了任何愧疚与爱心,一心只为追求绘画理想的狂热文艺分子。

我们不太清楚他转变的具体原因,作者也只是含糊其辞地猜测到他可能突然性情大变,被梦想淹没从而苦行僧般献身理想的可能。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可能性确是存在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与世俗表象完全相反的那一部分,其被压抑的程度取决于超我(道德和规则)的力量大小。而不清楚什么原因,查尔斯内心的超我突然消失,他的极度不修边幅邋遢作风即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又恶心了周遭的人;他的冷漠无情肆意妄为完全不在意他人感受伤害了所有愿意跟他走近的人,无论是朋友抑或爱人,几乎统统被他伤透,甚至他的情人也为此自杀,赔上了悻悻性命。

而这一切都只因为在他的眼里只剩下了献身艺术的唯一目标,除此之外他连自己的命都几乎可以不要,何况他人死活。像极了宗教狂热分子。唯一不同的,是他虽然不会同情他人,但也不会尝试控制改变他人。

在一个专业的心理医生眼里,这几乎就是一个病得不轻的精神障碍患者!同时也是一个无法治疗(此处专指谈话心理治疗而非精神科药物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因为,心理治疗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超我的良知--善良或者愧疚的情感。而他完全没有。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big night》(今晚大事件)中的一句台词形象地描述了他的生活状态。

愿意接近他的人对他是要么同情好么好奇,要么就是出于对艺术的崇敬与仰慕。换句话,接近他的人要么当他幼稚可怜的孩子,要么当他疯掉了的天才。

他的待人待己是粗陋可鄙的。他的梦想追求是伟大浩瀚的。这矛盾的综合体铸造出了某种诡异不安却又令人惊叹难忘的美--显现在了他的画作里。

他的画作在他死后流芳后世。

成功是必然的。当一个人要把他所有的灵魂和生命注入艺术作品的时候,尤其当此人还具有天赋的灵性时,这样的作品其实不是作品,是漂浮于宇宙中的,扎根于每个人灵魂中的,来自于远古蛮荒年代的,最原始的生灵的呐喊。

于是人们在这当中看到了那早已遗忘的自己。

“已被多年的习惯磨钝敏锐感性的作家往往对自己蠢动的本能感到不安--他居然会沉迷于人性的特异之处,甚至连自己的道德感都无力抵抗这样的兴趣。他领悟到自己对邪恶的审视怀着艺术家的满足感,而这样的审视令他有点吃惊;但他必须老实承认,他对某些行为的非难,比不上对其背后理由的好奇。一个叙述合理、刻画得完美的恶棍角色,对其创作者来说有种迷人的魔力,这对法律和秩序而言却是大不敬。我猜想莎士比亚构思伊阿古一角时必定兴致勃勃,这样的感觉在他借助月光与想象编造苔丝狄蒙娜时不曾有过。或许作家在创作恶棍的过程中,满足了深植于内心的本能,这些本能都被文明世界的规矩与习惯压制在潜意识的杳冥深处。通过赋予创作出来的角色以血肉,作家让自己体内无处表达的那一部分活了过来。他获得的满足是种解放感。”
                                                             ---《月亮与六便士》

这段梦幻般的话语,不但阐述了作者创作此人物之于作者本身的意义,同样也阐述了主人公创作画作之于画家心中的意义。

因而看着这书,看着这画,观者同时在那一刻成为了作者。同样获得了解放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幻想着获得解放。

倘若不能在现实中实现,那么,就去创作吧--这是人能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象征性解放行为,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后人留下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精神分析理论中把这叫做--升华。

Lives at another leve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