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母女关系的希腊神话
(2016-01-23 14:58: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这是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故事:一天,珀耳塞福涅,宙斯和得墨忒耳的最小的女儿,与小伙伴们在一个牧场里采集花儿。当她一把摘下一朵特别漂亮的水仙花时,大地突然裂开,她被冥王哈得斯绑架,没有任何哭泣与喊叫地消失了。有意思的是,故事里的“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这个名字是在她成为冥王妻子后才这么叫的,而在这之前她被称呼为“科莱”(Kore),这个单词在希腊文学里的意思就是“处女”。
事件发生后,得墨忒耳从奥林匹斯神山上下来疯狂地寻找女儿。在她的暴怒和痛苦中,干旱和饥荒在地球上蔓延。有感于这场灾难,宙斯于是试图说服冥王释放珀耳塞福涅。然而,狡猾的冥王诱骗珀耳吃了一颗石榴的种子,于是,不能够在冥界吃东西的禁令就被打破,而珀耳塞福涅不得不从此跟随冥王了。
在经典神话的象征意义中,吞下种子通常意味着性的结合。最后,诸神间达成解决方案:珀耳塞福涅与哈得斯呆一年中的三分之一时间,三分之二的时间与母亲一起。这个方案同时也是季节划分的远古来源--当她离开母亲与丈夫在一起时是冬季,而当她与母亲一起时花儿盛开春夏到来。
这个故事对于女性主义心理学家们来说,可谓意义深远。相较于弗洛伊德的女性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女性对男人的阴茎嫉妒,女性主义心理学家们更愿意相信其实对于女性来说,
如何处理母女关系分离焦虑的母女情结,比所谓的阴茎嫉妒恐怕来得更为重要。
让我们尝试用分析性的眼光,来看看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当小珀耳塞福涅与小伙伴们在农场里无忧无虑地采花玩耍时,那寓意着一个女孩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至少女时代。当她无意中采下一朵最美的水仙时---有意思的是,希腊文的水仙一词后来被英文采用来表达“自恋”---故事便开始发生了......花朵一般美好的女孩儿长成后,通常无法回避开成人世界的各种爱恨情仇,这花朵一采,便意味着女孩儿开始长成了。那么,她是如何离开母亲的呢?绝不是主动积极地离开的,而是被绑架走了--故事里用的正是绑架这个似乎无法反抗的行动,来揭开了女孩成人世界的篇章。在这背后,女儿即使长大仍难以也不情愿离开母亲(主动或被动的忠诚依恋)的纠结心情,以及无论如何还是要不计后果进入成人世界的渴望(两者都是难以承受的),被完美地隐藏并狡猾地达成了妥协--一场无力阻抗的外力因素成功解决了这个冲突。几乎所有的道德遗憾都被防御掉了。
不得不赞叹神话作者的解决内心冲突纠结的高超智慧啊!而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女孩要离开母亲,进入成人世界是多么的艰难。
为什么如此艰难?看看故事里当母亲找不到女儿时的暴怒,报复所造成的地球灾难的恶果,就能理解了--母亲的能量和控制欲是如此强大,弱小的女儿哪里能够抵抗得了--假如没有另一个同样强大的冥王的绑架的话,简直不可能走出母亲的手心。
可是,谁又能否认这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全身心的爱呢?这也是孩子无法直接离开母亲主动寻求爱情的深层原因--爱有时是蜜糖有时却变成枷锁,无法言说的高高在上的枷锁啊。
还好男人的出现带来了契机。父亲宙斯当然知道女儿去了哪里。父亲不像母亲那么的狂暴失去理智,在面对女儿失踪这件事上--这点或许证明了,父女情结也许更多地只是女儿的一厢情愿罢了....当然这是后话了。但这个过程确实非常符合家庭问题动力的运作原理:父母中有一方特别暴躁就必有另一方特别冷静;而任何家庭问题都脱离不开第三方的责任和参与,来帮助有效解决家庭成员的各种问题。
写到这里,我真想说,难道各个流派的心理治疗基础,都可以从这个故事里延生出案例来吗......只能说这个故事实在是经典。
回到母女关系中来,故事的最后,以诸神达成共识方案而告终--看上去,颇像是母女关系的一场胜利--女儿一年中可以跟母亲呆三分之二时间,而丈夫只分到了三分之一的妻子。准确的说,这是母亲的一场胜利。她重新拥有了大部分的女儿。
而女儿她愿意喜欢这样的分配吗,她的态度如何,我们完全在这个故事里看不到女儿的任何主动性参与。在这场母女分离焦虑大战中,母亲彻底主导了整个局面,而女儿,只能弱小地依附着母亲和男性的意志,或者主要是母亲的意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母女关系是如何地主导着女人的成长和人生发展。母女的分离焦虑,具有着颠覆世界的力量,以至于男性都成为了辅助的角色。
而延伸下去的话,就可能成为:倘若女儿不开始拥有自我的意识和主动掌控的人生,那么可以预见,这强大纠结又无法分离的母女关系必将持续一代又一代....
所以,女性心理学诞生了,哈......
前一篇:让我们来谈谈“跟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