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新视角--第二期心理动力学案例研讨会后感
(2014-08-30 22:48:36)
标签:
佛学 |
分类: 媒体、沙龙与讲座 |
在刘欣老师宣读了保密协定后,在现场并没有参与者带来需要督导的个案的情况下,我给大家介绍了自己手头上的某些个案和督导过程。在这些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心理动力学的咨询方式,是如何从咨客的早年创伤中来发掘出如今症状的根源,以及如何地随着个人成长和现实遭遇在微妙地,象征性地演变。而督导,将如何为临床工作者带来微妙的新视角。
交流会现场的参与者们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中去,并纷纷带出了颇为专业角度的个人看法分享。我实在由衷地赞叹他们看问题的深度和专业视角,虽然在场者个案经验不多,但我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功底。是的,天赋和专注,缺一不可,此刻我再次有此感慨。
在做完案例咨询对话练习后,时间已到,即将结束,我们进行了短暂的感受分享。一位参与者分享说,她最触动的地方,是原来即使问题家庭关系中的成员其中一方来进行辅导,也是可行且工作效果预后良好的,只要方法适当。而并非如她曾经认为的,一定需要整个问题家庭来参与工作。因为,单个人的辅导效果更容易深入持久,假如其求助意愿足够强烈的话。而整个家庭的持续配合,通常难度来得更大---这点尤指家暴个案工作。而我们也通过现场分享的案例看到,其实有时哪怕是简单的常识性知识教育,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
很遗憾,研讨会结束时,我们已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详细讨论其中一位参与者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工作困难了。我期望在下次的研讨会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到个人在这些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无法避免的困难。这点是何其的重要!
第三期心理动力性个案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