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突然去世如何对幼子解释

(2008-12-22 13:27:4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案探讨
                                                  --《东莞时报》12月19日社区版

  莞城的范先生的大嫂前几天突然去世了。范先生的母亲把4岁的小孙子接到了自己家。可孩子每天都找妈妈,家人都以“妈妈出去旅游了”哄孩子,“可不能一直这样哄啊!”范先生说。

  “我大哥情绪很不稳定,也不怎么理孩子。”范先生说,大嫂生前没工作,一直带孩子,侄子特别粘她。侄子接过来后,范先生和妻子承担起了照顾侄子的义务,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范先生担心孩子找妈妈,常带孩子逛街、逛公园和游乐场,可孩子还是常常找妈妈。

  每次听到孩子找妈妈,范先生的母亲都躲着哭。“大家听着他找妈妈,都怪伤心的。这事也不能瞒很久,我不知道怎么去跟小孩解释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解释完之后,我们该怎么对孩子才能让他慢慢适应呢?”范先生说。

 

  心理咨询师刘莹:

    能感觉出,范先生的家人,都还沉浸在突然失去亲人的悲痛当中,此时再去面对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加多了另一重的痛苦和困扰。

    不管怎样,孩子有知道真相的权利,而且越及时地告诉孩子真相,就越能把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减到最低。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还没有“死亡”的切实概念,不管用什么理由解释,他们能感觉到的,就是“妈妈突然离开了我,是不是因为我不好不要我了?”,从而留下心理阴影。因为,他们还只能理解眼里看到的情形--妈妈不在身边了。不告知真相,对孩子是另外的一种被欺骗的伤害。

    要想把母亲去世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减到最低,大人可以这样做:简单地告知真相,尽量带着孩子一起参加送别仪式,无法做到的话也要让孩子对着母亲的相片说再见来告别;与孩子分享大人自己的悲痛心情,跟孩子一起怀恋母亲往日的美好点滴,给孩子一件母亲的信物带在身边;一定要做到的是,告诉孩子母亲不得不离开但始终都爱他,同样今后家人会像母亲那样爱他。

    这样,在渡过了自然的悲伤阶段后,大人们自身的适应和振作,将带给孩子今后坚强生活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