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案探讨 |
一位女士前来咨询,因为婚姻出了问题。她把4岁的儿子一起带了过来。
在我们咨询的过程中,小家伙话不多,但仍然活泼好动的很,一会儿好奇心上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一会儿觉得闷或者看到妈妈哭,就走过来依偎缠绕在妈妈身边,依恋而又不安地望着妈妈,让人不禁又爱又怜。
得承认的是,成人咨询过程中把孩子带在身边的话,会影响到谈话的内容和进展。这让我有些头痛和意外。因为,很少有来访者会主动带着孩子来咨询,除非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来。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总不能让他独个儿呆在房间外边吧?
好在,小家伙挺听话的,每当我们用一些玩具之类的吸引他到一边玩的时候,他会乖乖地过去玩,直到玩厌了,跑回来再让我们重新哄到一旁。
谈话便由此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如此隐私、沉重的成人活动仍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很可能意味着母亲正承受着难忍的绝望和孤独,以至于模糊了母子间的界限,把儿子的陪伴看作支撑的力量,从而忽略了现实对孩子的影响。
现状正是如此。感情的伤害是如此之大,母亲甚至悲痛得不知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而愤怒得甚至冒出了杀死负心丈夫的念头。汹涌而出的悲伤眼泪,已代替万语千言。理性的分析在这个时候是不合适的,如何引导她将被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才是当务之急。
自己无法说,就跟着我来说吧。我将她内心的感受一句一句地有力地说出来,让她跟着念,大声地念。表达虽然艰难,痛哭虽然震撼,这当中深深蕴含着的,却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是要努力生存下去的浓浓爆发的希望!
一旁,天真可爱的孩子一边在画画,一边在偷偷地留意着妈妈的一举一动。才4岁的他仿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孩子真的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吗?
他画好了一幅画,拿过来给我看,是一座大大的房子。我称赞了他。没有时间细看,又让他继续去画一个太阳。我暗地里希望,能够借助这个乘机的绘画疗法,让太阳的光明美好,调整孩子略显不安的心灵。谁知,本来很听话,让画啥就画啥的孩子这次意外地摇头不肯去画。好不容易,在妈妈的哄劝下,孩子勉强去画了。画好后,他又拿过来给我看。纸上是一个草率画就的太阳。涂颜色吧?他沉默。涂红色好吗?他再次摇头,沉默。
孩子的这个反应,跟之前画其它东西时听话的样子大相庭径。我的心仿佛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家庭里沉郁的气氛,已经让孩子心灵里的太阳失色了......还这么小的孩子啊!
来,让妈妈画个红红的太阳给看看。我嘱咐母亲。能有什么,比妈妈的带头榜样作用更重要?
等孩子再次走开后,我与母亲讨论了刚才孩子画太阳时的表现背后的意义。母亲沉思起来。
咨询结束,临走前,我给略显轻松的母亲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去后,要陪孩子画红红的太阳,大人孩子一起来画......
当我回过头来,再细看孩子当时画的房子(如图示)的时候,我的心是深深震撼的!
这哪是房子啊!我仿佛看到一个倾斜的、不安稳的心灵,在恐惧地尖叫、呐喊!
听听吧!这个频临破碎家庭里的四岁的孩子,那发自心底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