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亲密关系

(2008-02-14 15:04:34)
标签:

杂谈

感悟随笔

分类: 杂谈
今天是情人节,很应景地正有些欲望想写一些关于亲密关系的东西。
“情人”、“欲望”、“亲密关系”......又是多么惹人遐想的词汇阿!
如今很时兴的,无论是武志红老师的文章主题观点,还是精神分析理论里最新的客体关系理论,都揭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每个人外在的社会关系状况,包括亲密关系,其实都是内在的原生家庭关系的投射和显现。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从小在家庭中体会到的是爱与包容,那么他在长大后,就会回馈给周围一个爱与包容的心态,从而回收同样的人际关系。相反也是如此。
而家庭系统治疗的观点,能够更加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进入或维系亲密关系困难的背后根源所在。按照系统的观点,几乎每个家庭成员的表现和发展,都背地里契合着整个家庭系统的结构和需要。这也意味着,如果难以进入亲密关系,那么,可能,是一种对家庭“忠诚”的潜意识需要。
因为,孩子的独立和成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几乎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原生家庭完整的破坏与背叛。
我有两个朋友,状态有些类似,都是年纪不小了,事业有成,自身条件也不错,然而遗憾地老是难以进入到稳定的亲密关系中去。排除了各种各样表面的因素,深聊起上来,原来,一个总感觉对自己艰难的原生家庭有着照顾和帮扶的责任;另一个牵舍不下的是对父母不和谐婚姻的遗憾,以及对父亲的期待与牵挂。
成长中有种东西,阻碍了她们的个人情感的独立与成熟。那是什么呢?是对父母内心遗憾的投射的承载呢,还是对永远留在父母身边不长大的那样一个忠诚的承诺?
不管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都是独特的原生家庭系统维系的需要,都有着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却要承受和面对社会传统的压力与矛盾。反过来,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朋友在认真思考着这些观点。对于忠诚于父亲一说,她疑惑地提到,自己几乎从不与父亲有拥抱之类的肢体上的接触。怎么会如此地忠心于父亲?
当然,有种拥抱是身体上面的,而有种拥抱是心灵里面的。也许,心灵的拥抱比身体的拥抱来得更紧哦!
谈到这里,我们共同沉默不语,体味着当中的那份深厚却无奈的牵挂。几乎同时地,热泪盈眶......
 
海角天涯呀!时光停留了呀!我的亲、我的爱、我终生的期盼与等待!
......
祝愿大家--情人节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