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owen家庭治疗模式

(2007-06-06 09:34:10)
标签:

分享

分类: 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摘自 “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王娜娜  汪新建

 

Bowen家庭治疗模式
 

    在所有家庭治疗学派中,Bowen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就人类行为及人类问题而言最为完整全面的方式。该方式将焦点探得更深更广,不仅进入家庭成员的心智,而且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家庭网络。

    Bowen的理论是围绕着个体性与连带性这两股相抗衡的力量展开的。其中心思想是,在个人能分化出成熟且健全的人格前,个体对家庭的那种悬而未决的情感依附必须加以解决,而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或反抗性地抗拒。

    Bowen提出了八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来建构其理论。

2.1 自我分化与三角关系

    自我分化是Bowen理论的基石,是一种既属精神上也是人际间的概念。

    精神上的分化是指能将感情与思考区分开来。未分化的人几乎不能作任何区分,其生活完全被情感驾驭,无法做客观的思考,只能表现出对人们的盲目依附或愤然拒绝某种状态。分化的人则能够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既有有强烈的感情自发性,又具克制性与客观性,能抑制情绪的冲动。

    缺乏思考与情感间分化的人,同样无法分化自己与他人间的关系。极低的自我认同感,也导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融合而忽视自己真正的需求。反之,分化的人能通过深刻的思考对事情采取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并依其信念行事,因此他们既能与他人亲密相处,又不会不由自主的受他人的影响。

    因此,分化就是个人能够部分地脱离家庭的情感混乱状态的过程,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就是因为他陷人了家庭中的三角关系之中。Bowen视三角关系的形成,为人类面对焦虑时的自然倾向。一旦两人(特别是分化度不高的两人)关系面对压力时,便会把第三个人扯进来,两人间关系可能会“溢向”第三者,或者是第三者可能在情感上被计划地牵扯进去。

    在家庭中,我们会发现父母难免偶尔会在子女面前抱怨配偶的不是。这些看似不伤大雅的小牢骚,则表现出配偶想与某一子女结成同盟。另外,某个孩子或是朋友,有时会因为意识到配偶间其中一方的焦虑或是两人间的冲突而介人其中,以期让关系趋于平和。在充满争吵的家庭中,孩子所表现出的厌学或越轨行动,则可能是由于感受到双亲间的紧张气氛,而付诸此行动,以使父母共同解决他的反常行动,从而回到同一阵线上来。

    虽然三角关系可以缓解压力,使焦虑度减轻,但是它也会把冲突冻结在原点。三角关系的棘手之处不在于抱怨或寻求缓解,而是长期性的回避问题会破坏且侵蚀家庭关系的基础。

2.2 核心家庭的情感历程与情感截断

   核心家庭的情感历程这一概念反应的是家庭中一再出现的情感融合对个人一生的影响。Bowen认为,原生家庭中缺乏自我分化会导致与父母的情感截断,而在婚姻中又得到融合。川情感截断所描述的是多代间人们处理未分化的方式。有些人是以远离父母来寻求距离感,他们误将情感截断视为情感成熟,视离开父母为成长的象征,并且以与家庭联系间的独立度来衡量自己的成熟度。但是,多数人仍无法抗拒家庭无比强大的放射性力量,因而以情感截断的方式来处理未分化会引起更大的痛苦。不仅如此,这种情感截断也只是暂时的、虚假的。个体对他人的情感融合,仍然会在婚姻中再现。

2.3 家庭投射过程与多代传递过程

    家庭投射过程指父母将其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传给其子女的过程。配偶间偶尔的情感融合所产生的张力会导致婚姻冲突、情感上的距离,或是功能过盛或过低的交互性作用。当妻子感受到丈夫对待她的那种冷谈与疏远的态度时,她就极易将自己的生活重心置于孩子身上,将情感上的能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种情感的投射不同于关怀,而是种焦虑、挣扎性的关切,孩子情感上的发展也会受到这一焦虑性依恋关系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分化度低的人。

       Bowen相信情感上的病症是超乎个人而归诸于家庭的。多数孩子从家庭中传承了与父母相同的分化程度。但是,Bowen提出,这一传承不仅限于核心家庭,而且还应归诸于数个多代间的传递,分化程度的传承在数代之间也遵循着“类基因模式”,病人的问题是几个世代间的累积成果,其间的所有家庭成员既是行动者,又是给予反应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