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读者问

(2007-06-02 14:54: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来自“短笛”读者的疑问:
 
刘老师:
你好,我有几个关于心理学的问题希望向您求教:(请不要笑我)
大家都知道心理学助人自助。心理学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找到了幸福,让社会充满了爱。可是心理咨询在帮助人摆脱困惑,痛苦,让人舒服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一些弊端呢?
一、比如看了上次李子勋老师的《不许和陌生人说话》的节目,男主人公是一个偏执型人格的人,不允许女友和其他男性有接触,甚至不要她抛头露面,否则就大发雷霆。2个人本来闹得要分手,结果到了心理访谈做客后,经过李子勋老师的分析后,2个人有所顿悟,决定做些改变,于是就暂定不分手了。也不知道将来女性能否会和男友相处得幸福。
我不懂明知男性有人格障碍,为何还要鼓励他们走下去?现实生活中咨询师也会这么做吗?

二、,再如:有个男性同性恋者,身为同性恋他痛苦,害怕被亲朋知道。可是对异性又的确没有兴趣。作为心理咨询师肯定不会鼓励他放弃同性恋啦。只会帮助他分析自我。像这样只为当事人考虑,一切从来访者角度出发的方式,做法是否有些狭隘呢?(不知对不对)。人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2种属性。如果只是着眼于人的自然属性,忽略社会属性的话,难保同性恋不会越来越多。人类如何繁衍?

三、再如有些男人只求温饱,不求上进。每月800收入足矣。而周围人对之均持反对意见,说男人不争上游没出息之类的。心理咨询师帮来访者认清自己心中真正要的东西后,这个男人从此不再那么在乎周围人的议论和评价。800/月的日子过的逍遥自在。
长此以往让人的社会属性成为次要,会不会造成整个国民的拼搏精神不复存在?以后日本打过来怎么办?美国打过来怎么办?
800/月的国民与国家应该不是人家的对手吧。不知我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幼稚,还请多多指教。
--------------------------------------------------
 
短笛:
 
    你好。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要知道,愿意主动来寻求治疗的家庭,包括夫妻双方,无论关系再怎样恶劣,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抱有一定的良好愿望,正是这个愿望促成了双方前往求助的一致行动。心理专家必须看到这一点,从而帮助双方认识并发扬这种微弱的良好的愿望。
    其次,从人的潜意识心理来说,之所以会选择某个伴侣,会进入某种婚姻状态,通常是因为这个伴侣或者这种婚姻关系,暗暗地满足了此人的某种需求,或者说,选择行为反映了此人的惯常的心理行为模式。而这些道理,当事人通常是不会自己意识到的。那么,这意味着,如果在未经过有效分析治疗,当事人没有得到个人成长的情况下,即使旧的关系勉强被打破,进入到了新的关系当中,结果恐怕仍会发现,找的还是类似的人,碰到的还是类似的问题。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心理专家们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由于心理访谈电视节目的形式及时间的限制,专家不可能有时间为当事人进行这么深奥的分析,所以只能够寻找一条最快捷有益的方向,尽量直接指导双方的沟通方式,消除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努力维护一个家庭生存的良好愿望。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同性恋的治疗问题。我个人感觉,同性恋的形成有很大的先天生物因素,即使某些后天形成的同性恋,也跟此人早年或者幼年的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这都不是自身能够控制得了的。不象去选择比如是单身还是结婚的生活方式那样具有个人灵活性。你认为同性恋倾向仿佛可以随心所欲的增加或者减少,这种想法令我有些费解。但愿我没有误解你的意思。
    第三个问题,让我有些迷惑,也担心真的会误导不明就里的读者。你能够告诉我你说的这个情况是真的个案呢,还是只是你的猜想?事实上,心理医生在面对一个个案的时候,所做的考虑和工作,还有个案的复杂状况,远比外人表面看到的要多得多!
    就以你举的这个月入800元的男人为例,假如他是因为不求上进社会压力大来寻求治疗(还要看他的治疗目的到底是什么),咨询师会帮助他分析和看清,他所表现出来的安于现状,到底是由于他存在逃避和依赖的思想呢,还是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未能将能力发挥出来。而无论是哪种原因,一个好的咨询师,都会遵循助人成长的方向,努力帮助他看清自己,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的平衡点,从而拥有稳定良好的心态,并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能力。
    应该说,一个内心平衡和谐又不失积极的人,才是最终对社会有用的人。拥有金钱数额的多少,并不是判断的标准。具体的道理,我也就不多说了。
    早期的心理治疗也许较重视人的生物属性,但是,现代的心理治疗已经越来越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了,并且在努力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和方法。
    追求社会的和谐安宁是我们的目标,同样,追求心灵世界的和谐安宁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