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者通常会比较不同市场的估值水平,并选择估值低的品种进行投资,这种策略也被证明是熊市中比较有效的投资方式。在具体的估值指标选择上,通常有PE、PB、PS等,做的细致一些投资者还会根据不同的产业进行细化比较,但今年以来的股票下跌让这些指标都失去了效力,估值已经很低的股票仍然还会一跌再跌,有悲观的人甚至开始用上了股息率指标,并以此来解释下跌的原因及判断股价的底部。
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也称红利率,是企业每股分红现金和股价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给投资者的回报情况(投资股票获取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即企业分红,二是从股票价格的波动中获得资本利得,这主要基于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预期),以此作为投资的依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完全依赖过去的经营业绩(分配的红利是企业过去已实现的经营业绩),而股票价值主要由未来来决定,所以股息率在反映股票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也比引入动态概念后的其它估值指标存在更大的缺陷。
较高的股息率说明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即期回报较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股息率高的企业就一定具有投资价值,或者说股息率低的企业就没有投资价值,因为该指标掩盖了很多价值判断信息,首先它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给予投资者的红利是企业经营的盈利部分,但它并没有区分是当期的还是过去留存的,如果是当期的,该红利又占了盈利多少比例也一样不清晰,美国曾有一个钢铁公司,虽然连续亏损,但它用过去留存的利润持续给投资者高比例派现,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将该公司股票当成固定利率的债券来看待;二是红利率不能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及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态度,投资者同样也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分红派现产生稳定的预期,今年高明年低的情况已经让人司空见惯了。
股息率另外一个应用是在不同市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来判断某个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目前美国标普500的平均股息率是4.5%左右,我们沪深300是1.3%左右,两国成分股的股息率差距很大,有人了解这种状况后对市异常悲观。其实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找到这种差异的原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各个产业发展空间都较大,产业竞争格局也远未达到均衡的寡头垄断阶段,所以企业的投资欲望都较强,而美国是发达的经济国家,投资机会并不是很大,所以企业也乐于将经营成果分给投资者;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美国的投资者认识到投资机会不大的情况下风险会更大,所以会倾向于要求企业分红,所谓的“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而中国投资者则更期望企业送股或转增股本,企业将盈利留存投资或许是一个继续做大的机会。
当然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投资的风险会不断提高,所以管理层出台了再融资和分红挂钩的半强制政策(说半强制的原因在于它并没有要求具体的分红比例,很多企业倾向于象征性地进行现金红利分配),另一方面股改后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值约束将会逐步发生作用,相信以后中国企业的红利率会不断提高,但目前阶段以此作为投资依据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股息率另一个用的多的比较是和存款利率相比,3.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显然也比目前的分红率高很多,但存款利率是固定的,它不会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而变化,也和上面说的类似,投资股票本身就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期,两者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对等比较。
今年股票的下跌过程中,任何估值指标好象都失去了意义,这里面既包含了对未来企业盈利状况预期的变化,又有大小非、地震等异常因素的冲击,但任何估值指标本身都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始终无法改变牛市助涨熊市助跌的状况,我们在投资时只能参考,不能简单化地把它当成唯一的投资依据,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发展空间大的企业进行投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