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元购物实验
(2011-12-10 08:58:24)
标签:
随笔杂谈 |
分类: 随笔 |
近年出差京沪,总要到批发市场“淘”几件便装。之前本人对这种地方一直不屑一顾,主要有如许三个心结:一是认定那些商贩兜售的多属假冒伪劣产品,质量绝对不会过硬;二是对讨价还价深恶痛绝,喜欢去明码标价的专卖店,眼睛一亮就掏钱,可以省却不少口舌;三是迷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古训,往往多花了钱,硬是自我感觉良好。中年以后,对人生看淡了,对世道也看开了,加上不断地吃一堑长一智,再加上物价连年飞涨,我半信半疑跟着朋友走了两趟,就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了。
不久前在上海新七浦,有过一番妙趣横生的独特经历,现在抽空写下来,且与读者诸君小小分享吧:
那天,上大学的外甥女一早到宾馆探望我,思忖着好歹应该送她一份礼物,便动员同行的领导一起去。领导为人处世一向低调,从不自重身份,而且曾经与我在此携手购得一套价廉物美的休闲西装,同事们好评如潮,他也就欣然采纳了我的建议。
我们的国人真是聪明至极、练达至极!不知打从何时起,为了避免侵权,同时也为了自抬“物”价,居然创造了两个颇值得玩味也颇令人心动的名词,一个是“贴牌商品”,一个是“外贸商品”,有关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消费者也就自然乐得“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新七浦的“贴牌商品”和“外贸商品”可谓应有尽有,南来北往的批发商、零售客川流不息,一如过江之鲫。
进了大楼,我们直奔顶层,据本地朋友介绍,这里是所谓的“精品集结地”。不知名的“品牌”,我们一般不问津,驻足观赏的大都是“世界名牌”。
领导看上了一款清仓大甩卖的花格衬衫,我则发现了一溜儿跳楼价猎装式西服,都是一百五十元一件,没有通融的余地。我们分别挑了两件,每人支出三百元。
接下来,无论是给外甥女买,还是给妻子、儿子、母亲、岳母买,我都设定了一个心理预期价:要么三百元一件,要么三百元两件。无论衣服标价多少,无论店主怎样软泡硬磨,我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酝酿阶段,只不过想侥幸探个底,一番插科打诨、唇枪舌剑后,竟然出乎意料地达成共识。于是,我灵机一动,说,今天索性搞一场“三百元购物实验”。领导和外甥女一致开心地力挺我,把这场实验进行到底。立项确定后,每认准一种衣服,我就半真半假对卖主说,我的实验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您的支持力度!他们和她们大约是第一次玩这种游戏,莞尔一笑后,也就皆大欢喜了。
涉世不深的外甥女对我心服口服,直竖大拇指!
多谋善断的领导总结说:看来任何事情,想到了便能做到;你给对方一分快乐,对方便会给你一个惊喜!
……
对于这场实验,本人当时煞是得意,回到宾馆,见了那位本地朋友,便眉飞色舞、大包小包抖出来炫耀。他是洋场阔少出身,精明又精细,鉴定完毕,冲我连声OK。
不料,千里迢迢荣归故里,家人兴冲冲一试穿,才发现后期所购几件衣服不是大就是小。原来,那一刻,我一门心思忙于实验,对衣服的型号轻忽了。乐极生悲是也!
介绍过我的实验,本计划为“贴牌商品”和“外贸商品”凑几句好话,转念一想,还是免开尊口吧。
据说,欧美国家一般货真价实,一旦有人去搞价,店员便会觉得受了羞辱,甚至会“Teach
打住打住,否则有的网友也该骂我“汉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