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图腾

心中的图腾
——序《
延安
半个多世纪,我一直行走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有形,及无形的土地上。我以为,陕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河、长城和黄帝陵,非常奇妙地在这块土地上相聚,在她赤裸裸的大山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色彩。
陕北是一块大磁场,陕北是一块大气场!
有一个叫“欧·波·史密斯(Smlth,E.F.B)”英国传教士,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在陕北做了多年的实地考察,一百多年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传教士与政府官员的对话》,刘蓉博士译本为《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注1】。
史密斯在书中写道:“不管我们曾对延安府的未来有无贡献,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延安府的历史不会是从我们开始,它的历史比亚伯拉罕【注2】。还要古老。
我们的调查工作渐渐产生了一种近似敬畏的谦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永恒过去的地方,中华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与这个地方密切相关,有些甚至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对这个地方了解的越多,敬畏也与日倶增。”由此可见这块土地的神圣与厚重,以及它在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红军革命”和六,七十年代的“知青运动”,进一步应证了哪位英国传教士一百多年前的预言。
第一篇章古邑名镇,圣地红都。是为延安市和下辖十二个县(区)各写了一篇赋,对地方的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描写的面面俱到。游览天然氧吧、第一肺叶的黄龙,走进灵秀昭然、文渊厚重的黄陵,回眸子长、志丹曾经的硝烟弥漫,感受甘泉、洛川的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一字一句带着对这块土地深情的体验和热爱,情感饱满真挚,耐人咀嚼。延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是多民族征战融合的重要区域,每一个县(区)都有自己的名片,都有自己的身世和故事,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辉煌过往和文化底蕴。不论是土著的陕北人,还是客居陕北的异乡人,一旦投入她的怀抱,让自己的心灵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就能获得这块土地的能量,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想本书的作者牛维维就是投入这块土地的怀抱,让自己的心灵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的异乡人!
第二个篇章渭北高原,山川形胜。集中描写黄土高原鬼斧神工般的山魂水魄,自然场景境界洞开,感悟深刻灵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人文融为一体。这里的每一座大山都活着,每一条山沟里都流淌着奇妙的传说……
是谁,击落了太阳?
鲜红的血,
所有的男子汉,都躬着脊梁,
朝西方下跪;
黄昏,吮吸着村妇,
呵,大地
厚厚的黄土层,
是几十万年前风化了的陨石么?
天体演化的奇迹,
一具圣洁而雄健的躯体,
养育了一个黄色的部落
不息地追逐生命之光,
和所有的星球一起拼搏
天是旗帜,地是旗帜,
黄河,是我心中的
图
【注1】《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西北大学博士刘蓉译,
【注2】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曹谷溪 原名曹国玺,男,汉族,中共党员。作家.教授。1941年农历2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郝家也乡郭家嘴村。1962年毕业于延川中学,曾任公社团委书记、延川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通讯组组长、《延安报》记者、《延安文学》主编(编审)、延安市首届文联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2002年10月退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路遥研究》主编、西北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1962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诗集《延安山花》《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天声地籁》;著有文论集《与文学朋友谈创作》《品芳录》《游历与探索》;著有纪实文学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人民记者冯森龄》和《陕北父老》;主编《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西北作家文丛》两辑21夲、大型文典《绥德文库》《志丹书库》《延川文典》《宝塔文典》共84卷。
199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49-1999首届炎黄优秀文学编辑奖”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双五文学奖”2019年根据他创作电影剧本《周总理回延安》改编摄制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