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客”周起翔

(2018-01-04 17:09:46)
分类: 随笔

http://s5/mw690/001ot3qXzy7h77hoFla74&690

“麦客”周起翔

——超越自我的劳动者

 

曹谷溪

 

在与周起翔先生的谈话中,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他更多强调的是艺术家的劳动态度。他说:我就像一位“麦客”,一位钟情于手工活儿的手艺人。

“麦客”是周起翔出生地、富庶的关中平原上一项古老的职业。关中盛产小麦,每年小麦成熟时节,就有一群群外乡的农夫,背着简单的行囊,成群结队来到关中充作麦收的苦力。当地人称他们为“麦客”。麦客就是专门为别人收割小麦的人。

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在亚平宁半岛冉冉升起,在遥远的东方,一个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正在生长,那就是中国。人类发展的历史,充满艰辛、充满伤痕、充满苦难。每当我们回顾人类长途跋涉的漫漫路途,能够唤起人们美好记忆的,就是那些在历次硝烟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被后来人称之为艺术和文化的东西。而创造这些人类文化艺术精品的艺术家们,无一不是在跨越苦难的泥沼,打破精神的锁链,完成气势恢宏的创作。所以,将周起翔定义为一位“超越自我的劳动者”更符合他的气质。

当代中国,对于苦难的记忆,除过战乱以外,另外一个让许多人长久挥之不去的阴影就是“文命”。那是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发生在赤色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风暴。周起翔的少年乃至青年,就是在那个令人揪心的特殊年代渡过。仅仅因为出生于“当权派”家庭,父亲被“打倒”了,整个家庭受到了株连。为此,年幼的周起翔饱受了屈辱、饥饿、和鄙薄。他甚至一度被迫离开学校,像一只受伤的动物,整日躲在家里。他被时代和社会群体遗弃了。

http://s4/mw690/001ot3qXzy7h77km7iH93&690


 周起翔正在18米高的手脚架上雕塑司马迁

那段日子,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家里临摹“连环画”册,其次就是翻出父亲的藏书打发时间。德国的,法国的,俄国的。这些早期翻译到中国的文学作品,让少年周起翔找到了精神的支点。时至今日,雨果、莫泊桑、司汤达、肖洛霍夫、契科夫等等这些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周起翔依旧念念不忘。以至于多年以后,当他亲自踏上这些异国的土地,面对那些深深印在他童年记忆中的一景一物,使他早已融化在血液中的情感激流,波涛翻滚。毫无悬念,特定的生活背景,决定特定的人格特质;特定的生存境遇,决定特定的人生走向。“鲲鹏展翅九万里”就是周起翔这个名字的真实含义。周,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周起翔后来的生活,大概就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与荒凉、遥远、人烟稀少的高原和大山之间往返穿梭。“男学工,女学医,调皮捣蛋学体育,花花公子学文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艺术被人们看作是不务正业,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无端地被边缘化了。为了写生,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最为荒僻的土地。在这个孤独、寂寞、漫长的写生创作过程中,周起翔对生命、对自然、对艺术形成了一种无形、但却强烈的感悟和冲动。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周起翔在相当长的艺术探索实践中,往往被视作另类。而周起翔的艺术追求,也恰恰印证了人们的猜想。无论是反映关中农民生活的“关中印象”,还是展现历史人物的大型雕塑,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周起翔的艺术追求: “简约概括,精准传神。”他将中国画写意思维的技法与西方油画厚重写实的风格,完美结合起来,并将之运用到他的雕塑作品创作,使得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一种深刻而更具内涵的气息。

在此,以一种惯用的方式,在丰富的中国文字里面,信手拈来几个极附表现力词汇,对于周起翔进行评介,去解读这位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往往不能展示他的全貌。假如让我们换一种方式,用一个已经存在的,具体的事物加以对比,所得的结果,一定是生动的,客观的,也是真实的。

当晨光点燃天际,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群农夫的身影在天地之间上下浮动,麦客来了。他们就像出征的兵士,身材伟岸、步履坚定,他们手持镰刀,正走向麦田。

烈日当空,麦客们裸露着躯体,汗流浃背,奋力挥舞镰刀,熟练地将一片片成熟的小麦割倒。艳阳、麦浪、黄褐色的脊梁,这是一种何等生动的画面。但谁看得出,支撑这幅画面的力量,正是源于潜藏在这些强悍劳动者内心的劳动态度。麦客的劳动是艰辛的,麦克的劳动是真实的,麦客的劳动是最令人感动的!

http://s11/mw690/001ot3qXzy7h7aicUEG7a&690
                       《司马迁》青铜雕像1800cm×600cm陕西韩城


 此时此刻,一副更为壮阔的历史画面即刻在诗人的眼前呈现出来:

        是谁,击落了太阳?

        鲜红的血,溅了一天!

        所有的男子汉,都朝西方下跪;

        黄昏,吮吸村妇微颤的乳峰。

 

        大地,星空。

        厚厚的黄土层,

        是分化了几十万年的陨石吗?

        天体演化的奇迹,在眼前闪现。

 

        一具雄健而圣洁的躯体,

        养育了一亇黄色部落黄色的人群;

        追逐生命之光,

        和所有的星球在一起拼搏运行……

        天是旗帜,地是旗帜,

        黄河是我心中图腾!


周起翔对待创作的态度正如麦客。他的任何一件作品,无一不是在一种充满激情,同时又备受煎熬的痛苦思考过程中诞生。周起翔的作品,大多表现人物及人物背景组合,对于一位严谨的艺术家,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生命的,有思维的。把那些遥远的,业已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碎片重新寻找回来,并且使之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可以触摸的实体。用静态的方式表达一个动态的存在,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是一种挑战。正如那些在雕塑艺术生涯中留下永恒印记的许多艺术家一样,周起翔做到了。为此,加拿大艺术评论家里约奈尔·罗伯特评价说:“周起翔先生的雕塑作品是了解‘现实中国’永恒真实性的首选门径……”

艺术家是孤独的,用周起翔的话说:“只有远离喧嚣,让自己的心境彻底安静下来,才有可能听到远在天边的,心灵呼唤,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精神意义上的自己才会变得无比强大。”在艺术圈里,人们给周起翔冠以一个“怪才”的名分。对此,周起翔没有太多的解释。对艺术家的了解最深的,永远是艺术家自己,但是,对社会群体意识的认识,往往不是社会群体。

为了感受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果,他先后前往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面对世界一流大师的作品,他在感慨之余,努力寻找东西方艺术的切合点,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提升自己的创作视野,以求自己的创作获得更大的突破。

对待自己的作品,周起翔有时候就像一个感情柔弱的孩子。创作过程中,他会抚摸着他的“作品”失声痛哭。在他的作品里,他塑造的不是某人、某事、某个场景的瞬间影像,而是凝聚了与这些人物、事件和场景相关联的完整故事。其中最令周起翔难忘的,就是他在2011年完成的大型历史人物雕像“司马迁”。

 


http://s6/mw690/001ot3qXzy7h7agwCfb45&690
 大型花岗岩群雕“五帝”(900cm×1400cm)陕西韩城
“麦客”周起翔
“麦客”周起翔

司马迁是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为了完成《史记》,这位刚正不阿的文官,遭受了作为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因此,他丧失了作为男性的所有特征。为了还原历史,他来到司马迁的故乡韩城,走访了数位司马迁的后裔,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背景史料;为了再现历史,他隐居深山陋室数月,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完成创作;为了超越历史,归还这位杰出人物的尊严,周起翔又决然将司马迁塑造成一位美髯飘飘的完美男性。这样的创作过程,正如镌刻在古罗马斗兽场残垣断壁上,角斗士面对死亡时发自心底的诅咒“万恶的罗马人!”艺术家,他们不仅仅是创造艺术,他们也在书写历史。

于周起翔来说,他的创作是与心灵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世界对话。这种将具体的自我置身于一个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的创作境界,体现的不仅是周起翔作为“麦客”的个性存在,而是所有艺术大师所共有的特点。他说:“任何一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都是通过艰苦的劳动和思考,才有可能得到。没有一个天才,不通过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对于笼罩在周起翔头上的诸多的荣誉和光环,他坦然面对。社会事务,并没有占有周起翔太多的精力。大多数的时间,他深居简出,隐居在大山里,潜心思考和创作,过着一种农夫式的恬淡生活。

http://s6/mw690/001ot3qXzy7h7bnl3Vza5&690

2017年11月8日下午,雕塑家周起翔一行来访谷溪书馆

在此,我们无须对他的作品一一点评和解读,只要我们将他的创作过程呈现出来,自然就会对他的作品产生共鸣。作为一位诚实的“麦客”,作为一位超越自我的劳动者,周起翔的艺术人生之路,一定会更加坚实,更加长久,更加完美!

http://s1/mw690/001ot3qXzy7h77yelrO20&690

周起翔与谷溪在肯尼金.贝林的铜像前 合影

http://s10/mw690/001ot3qXzy7h7bJdQi579&690
一起谷溪书馆合影

http://s16/mw690/001ot3qXzy7h7bPp3afcf&690
2017年11月8日,谷溪与周起翔、吕晓玲在书馆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史铁生信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