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池记>赏析

(2007-02-15 11:06:29)

《墨池记》  (宋·曾巩:1019——1083,字子固,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学者称南 丰先生,少年与王安石为友,年轻时受欧阳修赏识,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做过五个地方“知州”,深受百姓爱戴,以“中书舍人”卒。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   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注:临川:县名,抚州治所,今江西临川市。隐然:突起的样子。洼然:低深的样子。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牙临沂(今山东)人,史称书圣。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临川记》六卷。张芝:东汉人,擅长草书,史称“草圣”。云:说。 信然:真的如此。赏析:(第一段)开头从大着笔,后突出一点—墨池,从地理位置、外形特点、得名由来三个方面,介绍了临川墨池的有关情况,给人留下了清晰的整钵印象。“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字,说明王学书费尽“精力”,为下文埋下伏笔。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chang yang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注:方:当。强以仕:勉强他做官。而尝极东方:“极”游遍、穷尽。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难道在自在闲游纵情山水时,又曾在此地停留休息过吗。“徜徉”闲游。“肆恣”放纵。晚乃善:晚年才写得好。书:书法。晚:晚年。乃:才。善:好。则其所能:“能”擅长的、能做的事,指写字。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盖”发语词。“致”取得、达到。“天成”天生所致。岂其学…………:“学”这里指勤学苦练。“固”本、原来。“况”何况。深造道德: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成就。赏析(第二段):羲之不为名利所牵,不与庸吏同流,并在父母墓前自誓不在出仕,辞官后“徜徉肆恣”于名山大川之间,并泛舟出海,这就深刻揭示了羲之傲岸超群性格的根源。这也正是他清心寡欲、学成书法的深厚思想基础。“自休”一句承上启下,羲之书法到了晚年才写得精妙“晚来善”。文章连用“则、然、则)况”等关联词语,一句一个转折,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揭示出“学岂可少”的全文主旨,表明“深造道德”的写作意图。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州学:州官府办的学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教授”州学的教官。“其”指墨池的来历。“章”同“彰”,著名、显扬。教官王盛恐怕那墨池的来历不为世人所知。“于楹间以揭之”,“楹”房屋前面的柱子。“揭”悬挂。愿有记:“愿”希望。惟王君之心:“惟”思索、忖度。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一能”一技之长。“及乎……”推及于……的意思。“迹”遗迹,指墨池。其亦欲推其事:“其”同“岂”、“其事”“其”代指羲之。以勉其学者邪:“其”代词“那些”。“学者”求学的人。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夫”句首发语词。“尚之如此”尊重到这种地步。“尚”尊重、推崇。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仁人”品德高尚而有同情心的人。“庄士”品行庄重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风气和思想。“风”风气、风俗。“余”遗留下。“被于后来世”影响到后世。“被”影响。“何如哉”那又该怎么样呢。赏析(第三段):作者调转发笔锋,折回墨池本身,并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勉其学者”四字,一方面点出了王盛此举的苦心,同时也是作者写“记”的深意所在。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了一枝之长,就使用权后人如此推崇,那么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留下的好作风好思想广泛地影响到后世之人,情况又该如何呢?文章用何如哉三字作结非常妙,使读者自已去体味,产生了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文章最后一节是第四段,交代时间与作者。(庆历八年:宋仁宗年号,1048年。)

赏析:一,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本文意在写论,但在发议论之前又不得不简达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喧宾夺主,湮没主题。文章在追述王羲之学书过程后,接着指出羲之“晚来善”的根本原因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而不是“天成”,至此引出正论,托出题旨。接着又从反面申述后人书法不及王的原因是缺乏勤奋精神。文章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述、循意生发、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题旨。

               二,文章语言,质朴无华,精练含蓄,不故作惊人之语,笔底自然流出,通篇全用长短不齐、错落有致的散行句式。另外,巧用“设问、”堪称全篇的绝妙之笔。以“岂信、岂有、岂其、况欲、因以、其亦”等句式与关联词语,;或设问不答,或反问自答,或以问代叙、代议,或以问直抒胸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