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家训(有端公来川始末并遗训)
标签:
文化 |
作者:华兆蕙
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
维月有日,男蕙因母辞世,追忆先父来川始末,并及父母遗言,列书于后。
父讳有端,字其正,系福建漳州府龙岩州龙门里小池社小溪炉生长人也。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戊岁二月二十八日辰时。弟兄七人,公行六。年当十五六时,人稠产窄,难以支持,弟兄遂分火。
公年二十岁始来川,肩挑贸易,以后佃土耕种。至三十余岁,稍有余积,娶前母张太孺人,生于康熙丙申年正月十三日 时。
公勤耕俭积,始置业中坝。孰意甲子岁洪水泛发,举家被淹,张氏母丧于水中。公流至阳邑大佛沱,遇西流,幸天佑得救而起,归来时仍复苦积。丁卯年始继娶吾母魏太孺人,生于雍正甲辰年七月十三日午时。公年已四十二也,吾母行年二十四。
后有二年,始生男蕙,继而生妹,后有数年,又复生弟芳。
母孺人考讳显邦,宿儒也。吾母幼时,外祖考尝教诗书,能背诵四书全部。及长,即能遍阅诸书,且晓其义。
男自弱冠时尝闻吾父向母指男而言曰:“吾在闽方幼时,遇年荒,曾以蕉蕨充饥, 至二十岁始行穿袜,粗衣布服如故也。至四十岁始缝广布袄,又十年至五十始穿皮褂。汝等年幼种,不可过穿过食,有破旧衣袜,宜收存,到那年长识想时来穿,就知寸丝寸粒,不是易得的物。”
噫!吾父之言,岂非药石之言哉!嗣后父与母撰有俚句,常以教男,曰:
持家不易处事难,勤俭二字最为先。
诗书要教儿孙读,诗书里面有蓝田。
若要后裔有发达,难鸣早起耕读全。
衣补米糙得长久,茅屋土房切莫嫌。
去奢从俭为根本,自有余积家始宽。
事奉父母当尽道,轻言细语面色惧。
办事荒唐父母责,不可使性变红颜。
弟兄妯娌要和睦,儿孙常教性莫偏。
幼小孩童训礼仪,若不训诲性乃迁。
语云桑条从小
教训子侄无彼此,若分彼此便生嫌。
子侄同伴来戏耍,莫因唬哭出闲言。
别人家务休要讲,贸易生理只管谈。
隐恶扬善有涵养,好言人非人不欢。
照料庄稼遇知己,不可久坐说笑谭。
当家之人行场市,早去早回莫缠绵。
携带男女宜忍耐,纵有发性执蒲鞭。
幼小无知不识畏,依然喜色将手牵。
侄儿之女一般待,父母看见心亦安。
不必美味供甘旨,犹如美味摆席前。
弟兄妯娌能如此,家资自然渐渐宽。
若至身居荣耀境,亲戚贫富待一般。
骑马遇着尊长至,下来行路把马牵。
坐轿遇着相契友,必要停轿立傍边。
万般都要和气好,和气生财家道绵。
有事弟兄同帮办,不可躲奸交一人。
他若奸巧你晓得,你若奸巧他知情。
当家管事如治国,权衡重在他的身。
无论弟兄与子侄,他管家务有责任。
一切事务当问过,定然要有此章程。
当家之人最是苦,人人要体他的心。
若有一事忽略过,就说当家心不平。
有事之时想着他,有食未见念一声。
为人要识大根本,不识根本难为人。
尊卑长幼不可乱,要知尊卑得正根。
父母叔伯跟前过,必要端正立起身。
闲时侍坐长者侧,不可跷脚懈怠形。
父母面前称你我,定然不是读书人。
叔叫叔来伯叫伯,老者二字不好听。
家庭要把乡谈说,官话只可对别人。
作事必须循天理,出言亦要顺人心。
本分之财方可取,乖巧之利不可寻。
古言礼仪衣食足,衣食还从礼仪生。
人前不可夸大话,谨言慎行要老成。
骄傲之象不可学,骄傲之人无人钦。
老人之言如珠宝,莫嫌言多懒听闻。
今朝我母登仙去,蠢男年已六二春。
辛劳罔极未之报,指示遗言未能行。
至今思想亲言语,追思亲言两泪淋。
恩深似海无以报,述写遗言子孙听。
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