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耐克刘翔东方早报广告创作创意财经 |
作者:华杉
今天的新闻主角当然是刘翔,广告新闻的主角就是耐克了。早上拿到报纸,见到头版是耐克的整版广告,依稀跑道上依稀一个栏的影子,左下角有一句话:“别让栏阻挡你的路”。
现在耐克或许正在庆功,年轻的广告人们则带着崇敬的心情向耐克学习。象耐克这样显赫的品牌,一举一动都是行业标杆。可是这则广告,实在不是好榜样!为防止广告业的年轻人学错方向,我觉得有必要写这篇博文。
要说的话其实很简单:
广告创作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降低传播成本,而很多人在进行广告创作的时候,都是在挖空心思的提高成本,用巧妙的创意来让读者猜谜语,怎么隐晦怎么来,一定不能直说,谁有话直说算谁没本事。这就叫舍本求末,把“创意为广告服务”,搞成了“广告为创意服务”。
这“降低传播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本:
1、
2、
3、
耐克的这则广告,三个成本都非常高。首先就不能做到“被看到”。虽然他通过加大投放金额——买下一个整版——来提高被看到的几率。但读者没有义务去仔细看,扫一眼没什么内容就翻过去了。多看了一眼的看到那个熟悉的勾还知道是耐克。如果是本土企业这么干一把,就全打了水漂了。
其实这则广告还有一个主要受害者,就是东方早报。虽然卖了一个头版的广告费,但他今天的报纸销量肯定下滑,你看报摊的陈列,他一定卖不过新闻晨报,因为新闻晨报有具销售力的新闻标题,而东方早报什么都没有。东方早报卖得少了,耐克的广告效果也大打折扣。就算他发稿时不知道刘翔会跑得怎么样,只需要打上“刘翔加油”四个大字,耐克和东方早报都可以大获全胜。但我猜他们觉得这样太“没创意”,显不出本事,是不屑于为之的。
平面广告是一个符号的解码系统。我们要把读者解码的难度降到最低。你千万别认为所有人看到那两条半白线都知道是跑道,看到那阴影知道那是跨栏,再一早就知道今天刘翔要跨栏,而且很清楚耐克是刘翔的赞助商,这是在给刘翔加油。其实能猜完这谜语的人很少,特别是他没有义务来猜。
也不要轻言“看不懂的人就不是我的目标消费群”,广告要尽量让所有人都一目了然。每片云都可能下雨,老太太也买耐克,别用栏阻挡她来买单的路。
经常有人拿一些全球顶级品牌的广告出品为标准来和我讨论,我总是一遍一遍的告诉他们,那是反面教材,不是你应该学的。一方面那全球顶级的公司品牌太强,做上三年的无效广告也死不了,而中国本土的成长型企业,一个广告没效果市场马上就有反应,你跟他学就是找死。另一方面,那全球顶级的公司成功得太久,创业者早已离去,真经已经失传,不过是顺水推舟,哪有你的学习对象?
我写过一篇博文《创意的价值有三:马上销售,长期销售,全线销售》,最后有一段话,再拷贝一遍做今天的结尾:
“每年都有一些超级成功的广告,被无知的广告青年批为“恶俗”,奥格威说他的姐姐曾经建议他把奥美公司名字改为“ad nauseam”,就是拉丁语令人讨厌、令人作呕的意思。大概奥格威也做了太多“恶俗”广告吧。
“为什么奥格威会这样,因为他和创业者一起工作,一起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为什么后辈们越来越背离这些原则,因为躺在先辈的成就上已经没有什么硬仗,打不了硬仗的人只能耍花枪。中国真正懂广告,懂创意的人,客户方面,不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区市场总监,是那些本土企业的老板;广告公司方面,不是4A公司的创意总监,是那些本土广告公司的老板。原因很简单——只有经历了从无到有全部历程的创业者,才掌握全部秘密。”
还有一篇博文《广告之道——鱼饵和鱼钩的辩证法》,也是讲类似的道理。
本博文版权属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与华营销博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