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的华与华方法

标签:
藏地密码华楠货架田七金元宝西藏华与华读客重庆出版社财经 |
分类: 博主推荐专业读者必读 |
作者:华楠
临近年底的时候,各大报纸的年度图书总结出来了,《藏地密码》无可争议地坐上了08年第一畅销小说的交椅,近200万册的总销量,虽然离我们的终极目标――1000万册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我们还是相当满意;同时我们看到百度指数《藏地密码》仍然上升强劲,12月底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峰――3500点,习惯使用百度指数这个统计工具的朋友应该明白,这意味着 “藏地密码”这个关键词正在成为大众热点,产品后续销售能力仍在攀升。
这源自我们在《藏地密码》出版前的策划与包装。
前些天和重庆出版社的社长大人罗董事长吃饭,席间他问我“像卖牙膏一样卖书”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吃了一惊,因为这句话是我两年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当时被各大报纸讥讽了一通,大抵是说我等书商品味素质太低,不能理解“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的特性”云云。没想到罗董过了这么久还记得这事儿,我一下子被他的敏锐和记忆力愣住了。
罗董一问,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这不好意思是装的,其实心里面是有点得意。
“像卖牙膏一样卖书”,我在读客公司里成天念叨这句话,它指引我们像思考普通快速消费品一样理解图书的销售。
图书不是什么“特殊的精神产品”,它在购买的本质上和牙膏是一模一样的:看见――快速决策――购买――持续购买。
所以,首先要让你的产品在货架上能够被消费者“看见”。
“被看见”――这是第一步,或许也是最难的一步,90%的产品没能迈出这第一步,就莫明其妙地死在货架上。而凡是成功地跨过这道坎的产品,十有八九能获得成功。
如何“被看见”?我们有两个核心的思考方向,或者说核心工具:色彩和符号。
黄金酒为什么被设计成蓝色的?因为货架上的竞品主要是红色和黄色的。蓝色可以使我被看见。
《藏地密码》为什么要有彩条?因为彩条作为西藏文化的符号,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让它被看见;书名的荧光色印刷,也是出于“被看见”的要求。
“被看见”是基于货架的,只要是放在货架上销售的产品,其设计必须以货架环境为前提,任何脱离此环境的产品设计都是荒谬的,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愚蠢的行为,但也是我所见过的最普遍的现象。
第二步,快速决策。
如何催促诱惑消费者快速决策,是产品包装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工程的流程图,则是消费者的阅读顺序。你需要站在柜台前看购买者如何拿起一包洗衣粉,如何翻来覆去地看,然后又怎样放下一包,拿起另一包。留心她视线的变化,最好在她买单的时候抢上前去替她买单,然后要求她跟你做一小段访谈,问问她刚才看洗衣粉包装的时候都在想什么?为什么要拿起第一个但又不买,为什么第二个也不买?为什么最后选择第三个产品?
十年前我们就开始干这件事,多年的积累,让我们对一个产品包装如何影响购买决策了然于胸。
《藏地密码》的包装设计,其开创性可能是出版史上独一无二的。她是第一本严密地引导购买的书帧设计,她在购买者的阅读顺序上不断提供阅读价值――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通过设计的结构,我们将产品打造成货架上的促销员,拥有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购买。
发出热情的邀请,给出简单有力的指令:了解西藏,必读《藏地密码》。中药牙膏选田七。送长辈,黄金酒。补钙,我要蓝瓶的。
第四步,持续购买。
这第四步,用流行的说法,叫品牌战略,卖什么都要有品牌战略,如果我有一天流落街头,靠卖羊肉串为生,我肯定可以成为水城路一带生意最好的烧烤摊子,因为我有羊肉串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系统牢牢地寄生在消费生活中,黄金酒寄生在金元宝上,田七寄生在人们拍照的一个小习惯中,《藏地密码》寄生在人们对西藏的好奇心里面。
只要我们的寄主还活着,只要人们还喜欢金元宝,还喜欢西藏,我们的产品就能持续销售。
本博文版权属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与华营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