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仁宗后宫综述
仁宗后宫综述
清仁宗睿皇帝,名颙琰,年号嘉庆。初名永琰,作为高宗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高宗秘密建储,缄皇十五子之名于鐍匣。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恩封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高宗亲启鐍匣,宣示立储,初三日,册立为皇太子。乾隆六十一年,受高宗内禅,改元嘉庆,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即皇帝位。
仁宗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梳理积弊,整理旗务,治理河工,平定白莲教乱、蔡迁之乱、天理教乱。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戌时崩,年六十一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昌陵。
根据目前的资料统计,清仁宗一生中至少有十七位妻妾,具体而言,是三位皇后与十四位后宫主位。另外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清仁宗可能还至少有三位后宫主位的资料目前并没有被发现。
选秀时间
关于嘉庆朝选八旗秀女的情况,通过《实录》内的一些信息,已经可以确定在嘉庆五年、九年、二十一年均进行了八旗选秀,另外,嘉庆六年、嘉庆十一年似乎也有选秀,不清楚是临时加选,还是前一年的选秀没有进行完全的缘故。所以嘉庆朝初年选秀的时间并非特别确定。
结合清室八旗选秀三年一选的惯例,并参考《实录》等资料和后妃实际入宫的档案,目前推测嘉庆朝选八旗秀女情况如下:
初选疑似是嘉庆二年。之后嘉庆五年、六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一年,均进行了八旗选秀,其中连续的年限,有可能是一次并未选完之故。另外,嘉庆二十一年之后,嘉庆二十四年也是选秀之年,但是当时仁宗已经六十岁,所以当年可能并未选秀。

后宫的特点与时段区分
仁宗的后宫可以简单的以他即位为时间点进行区分,分成即位前的潜邸时期和即位后的后宫时期。
一、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六十年的潜邸阶段
仁宗的潜邸阶段,一共有一位嫡福晋,两位侧福晋,以及五位格格。这八位妻妾一共为他生育了三子七女。从仁宗后宫的整体时间点来讲,潜邸时期其实也是仁宗主要的生育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从生育子女数来推算,仁宗比较宠爱的应该是嫡福晋喜塔腊氏、侧福晋钮祜禄氏,以及格格刘佳氏这三位,他们都为仁宗生育了一位以上的子女。
这一时期仁宗虽然还在潜邸,但是其实占据了他婚姻生涯的一半时间,所以仁宗的潜邸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潜邸的记录相当之少,潜邸的妻妾大多只有简单的生平记录而已。
二、嘉庆元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当朝后宫阶段
仁宗的在位阶段,首先是经历了正宫皇后的更替,原本的侧福晋钮祜禄氏继承了嫡福晋喜塔腊氏的皇后身份,之后直到仁宗崩逝,都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主理后宫。整体来讲,在孝和睿皇后的主理之下,仁宗的后宫相对稳定,这可能也是因为仁宗已经比较年长了。在即位之后,正宫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还能继续生育,这说明了仁宗和嫡妻之间的关系。另外比较受宠的则是恭顺皇贵妃,她为仁宗生下了晚年最后的几位子女。
总体来说,仁宗朝的后宫有几个特点:
1.仁宗朝后宫的主要后妃的姓氏和家世均有一定的记载,没有像道光朝一样,几乎一半的后妃身世都缺乏记载。
2.不同于第一条,仁宗朝后妃的记录看似“完整”,其实只是一种“错觉”。很多后妃的家世虽然有记录,但是入宫年份,位分升降等等均是空白记载,很多后宫的初封位分并不可确认,而且有数位后宫都在嘉庆朝几乎毫无记载,只作为遗孀而被追封。
3.由于第二条的影响,所以仁宗即位之后的后宫,在已知资料的影响下,显得相当“平淡”,但是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进一步资料的发掘。
4.仁宗的十七位妻妾里,有八位均是“潜邸旧人”,这与仁宗嘉庆帝本人即位时已经近四十岁的经历也有相当的关系,所以仁宗的潜邸时期也相当重要。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