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宗室系列·和硕惠亲王

【始祖】
和硕惠亲王府为仁宗睿皇帝脉下宗支,始祖为仁宗睿皇帝第五子绵愉。绵愉。嘉庆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丑时生,生母为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嘉庆二十五年七月恩封多罗惠郡王。道光九年正月晋封和硕惠亲王。历任都统。同治三年三月患病,十二月十二日巳时薨,年五十一岁。薨逝当日,穆宗钦命赏给陀罗经被,命惇亲王前往奠醊。十三日,再派恭亲王前往奠醊,恩赏五千两经理丧事,谥曰端。十七日,穆宗亲临赐奠。
【封号释义】
绵愉的封号为“惠”,满语为“fulehun”,意为“恩惠”、“恩典”。
【支系】
绵愉生有六子,其中前三子均夭折,故而只有后面三子形成了支系,即惠王府的三支后裔。这三支后裔中,绵愉第四子奕询为侧福晋谢佳氏所出,第五子奕详为继福晋瓜尔佳氏所出,第六子奕谟为侧福晋杨佳氏所出,故而大宗由居中而嫡出的奕详继承。另外,奕询和奕谟也都获得了入八分的爵位,成为了小宗。所以绵愉留下的三支后裔,都入了八分,这点十分特殊。
不过,奕询无子,过继了愉王府允禑的后裔,也就是晚清知名的载泽。至于奕谟一系,也没有生出男性后裔,便过继大宗奕详之子载济为嗣,结果过继刚两个月便夭折,于是又再从愉王府过继了溥佶为嗣。所以惠王府的三支后裔虽然都入了八分,但是最终其中两支都是由圣祖脉下愉王府的后裔继承的。
【地位】
在仁宗的三支后裔中,惠王府的地位原本不高,但是因为其三支后裔均得以入八分的缘故,在晚清地位还算相当不错。特别是,惇王府和瑞王府后来均由别宗承继,唯一真正仍然继承仁宗血脉的,只有惠王府的大宗而已。
【旗籍】
惠王府一支入旗之后,被分配在右翼近支镶蓝旗第一族,与圣祖脉下直王府、慎王府,高宗脉下庆王府,以及宣宗脉下恭王府同族。
【承袭·大宗】
1.和硕惠端亲王绵愉。仁宗睿皇帝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恩封多罗惠郡王。道光十九年晋封和硕惠亲王。同治三年病故,谥曰端。
2.亲王衔多罗惠敬郡王奕祥。绵愉第五子。咸丰十年恩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同治三年晋封奉恩镇国公。同治三年袭封多罗惠郡王。同治十一年赏加亲王衔。光绪十二年病故,谥曰敬。
3.多罗贝勒载润。奕详独子。光绪十二年袭封多罗贝勒。1963年病故。
【承袭·小宗·奕询】
1.奉恩镇国公奕询。绵愉第四子。咸丰十年恩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同治三年晋封奉恩镇国公。同治十年病故。
2.贝子衔奉恩镇国公载泽。圣祖第十五子允禑四世孙,辅国将军奕枨第七子,奕询承继子。光绪三年奉旨过继为嗣,袭封奉恩辅国公。光绪二十年晋封奉恩镇国公。光绪三十四年赏加贝子衔。民国十九年病故。
【承袭·小宗·奕谟】
1.贝勒衔固山贝子奕谟。绵愉第六子。咸丰十年恩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同治三年晋封奉恩镇国公。同治十一年赏加贝子衔。光绪十年晋封固山贝子。光绪十五年赏加贝勒衔。光绪三十一年病故。
2.奉恩镇国公溥佶。圣祖第十五子允禑五世孙,辅国将军奕枨第四子奉国将军载光第二子,奕谟承继子载济承继子。光绪三十年奉旨过继为嗣。光绪三十一年袭封奉恩镇国公。民国十五年病故。
3.奉恩辅国公毓崧。溥佶第一子。民国十六年袭封奉恩辅国公。
【府邸】
惠亲王府位于灯市口西街,旧称“奶子府”。其建筑可以分为东、中、西三路,以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为生活区。1928年开始,末代大宗载润逐部将王府出售。后来载润迁居西城榆钱胡同,又迁居多福巷,最后落户于南椿树胡同。其旧府中路尚有不少建筑遗存。
至于惠王府的两个小宗,载泽一支的府邸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也有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以及生活区,东路为仆人所用,西路为花园。今已不存。溥佶一支的府邸则位于东四九条,分为东、西两路,1938年出售,西院尚有遗存。
【园寝】
惠王府的始祖绵愉的园寝在房山青龙湖附近,其后代大宗亦葬于此,今不存。惠王府两支小宗的坟地在丰台贺照云村,民国初期便被盗发,新中国建国初期平毁,今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