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饰系列·如意帽
(2016-09-18 15:01:45)基本定义
如意帽,亦称“如意小帽”,作为便帽的一种,有时也统称为“帽头儿”。是晚清公子,特别是晚清旗人公子所常戴的一种便帽。其作为便服的组成部分,不在官方制度之内,在民间的使用中以清后期为常见。
http://s15/mw690/001osKtZzy74Wf3Cok6de&690
(图为清宫所藏如意帽)
由来
一般认为如意帽是从明清流行的便帽——瓜皮帽发展而来的,甚至可以将如意帽看作是一种装饰繁复的瓜皮帽。因为如意帽繁复的装饰主要用来夸耀身份,故而这种如意帽是以“公子哥儿”为使用对象的。
对于如意帽的具体形成时期目前尚不确定,清初似乎并没有这种冠帽的记载,晚清时的资料亦不多。故宫博物院保存有数顶如意帽,而且穆宗同治帝、德宗光绪帝均留下了戴着如意帽的画像,故而可知如意帽至少在同光时期已经十分流行。
http://s8/mw690/001osKtZzy74Wf5awnBd7&690
(图为佩戴如意帽的穆宗画像)
组成
如意帽以瓜皮帽为基础,秉承“六合一统”之意,用六片缎缝合而成,瓜棱圆顶式,上用丝绒结顶,后垂大红穗子,帽头整体纹饰丰富,可缀各种小宝石,正前方可以专门缀一块宝石,称之为“帽正”。
http://s16/mw690/001osKtZzy74Wf6fvLV9f&690
(图为佩戴如意帽的德宗画像,可以见到“帽正”)
使用场合
如意帽是一种男性使用的便帽,一般搭配便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瓜皮帽似也有垂红穗的情况,如意帽与之相比装饰更加繁复,而且在使用场合上,戴穗子的瓜皮帽中年人亦可使用,但是如意帽则主要是青年人使用。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中写道:“(安少爷)回到家里,便脱了袍褂,换上一件倭段镶沿塌二十四股儿金线绦子的绛色绉绸鹌鹑爪儿皮袄,套一件鹰脖色摹本缎子面儿的珍珠毛儿半袖闷葫芦儿,带一顶片金边儿沿鬼子栏杆的宝蓝满平金的帽头儿,脑袋后头搭拉着大长的红穗子。凡是这些过于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安老爷平日不准穿戴的。”其中“搭拉着大长的红穗子”的“帽头儿”,即是如意帽。
(图为清宫所藏如意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