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2016-01-09 09:38:00)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写法】

董鄂氏,满文作donggo,汉文亦作东鄂氏、栋鄂氏、董佳氏等。

 

【姓氏概况】

董鄂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姓氏。一方面,董鄂氏人口不多,《通谱》中只列有22支,以数量来讲属于满洲姓氏里的“小姓”。另一方面,董鄂氏的势力却不小,无论是从做官为宦的方面,还是从旗内世管佐领数量来讲,都可以和满洲大姓相抗衡。更特殊的是,董鄂氏是极少数的血统较为一致的满洲姓氏,甚至有可能是最为一致的。

 

【姓氏来源】

董鄂氏在金代女真姓氏中并未有记录。《通志初集》里写到,“(和和理)其先自瓦尔喀迁于董鄂,因以地为氏。”《通谱》之中的22支则均世居董鄂之地。这样综合的看来,董鄂氏应该是一个形成时间比较晚的姓氏。

另外,董鄂氏还觉罗氏和汉族赵氏有着微妙的关系。《啸亭杂录》中说:“近日董鄂冶亭制府(铁保)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如果铁保所做的这个考证属实的话,那么身为努愷爱塔系后裔的铁保真的始祖努愷爱塔,就应该是宋朝宗室之后。另一方面,《清史稿》等书则说铁保“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氏”。于是董鄂氏与“董鄂氏和觉罗氏本为一族”,以及“觉罗氏为赵宋之裔”等说法都有所牵涉。不过由于觉罗氏已经被认为是一个非血源性的哈拉,所以这些主题就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推论才能有所收获。

总之,董鄂氏的来源是比较近的。

 

【姓氏内分】

《通谱》里记录的22支董鄂氏均世居董鄂地方,其中有18支属于同一个大系,本书以其始祖命名,称之为“努愷爱塔系”。其余的5支则为互相无关系的杂系。

大系努愷爱塔系。共有17支。以努愷爱塔为始祖,其中有7支具体血缘可考,另有10支只知道为同族关系而具体血缘不明。旗分分布以正红旗、正白旗、镶红旗为主,另有正黄、镶蓝以及镶黄旗包衣者。

此大系共拥有20个满洲世管佐领,依次为: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九佐领(原镶红旗满洲第二参领第九佐领),第五参领第十四、十五佐领;正白旗满洲第一参领第六、七佐领;正红旗满洲第一参领第四、五、八、九、十佐领;镶红旗满洲第二参领第三、八、九(此佐领后抬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九佐领)、十佐领以及第四参领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佐领。

清代被人们所熟知的董鄂氏的后妃以及名臣,基本上都出自此系。

杂系。共有5支。旗分以镶红旗为主,另有正黄、正白者。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努愷爱塔系简图


阿格巴彦是与兑齐巴彦、杨吉砮噶哈善一同归入八旗的。

阿格巴彦的长子阿兰珠被太祖任命为十扎尔固齐之一,颇受信赖,但是在征讨乌喇的时候阵亡,其二弟布兰珠在进攻锦州时阵亡,三弟布尔喀“因追蒙古逃人折足”,三人均为国事而死伤。

但是在之后,阿格巴彦后裔除了承袭爵位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导致门庭衰落。

 

其家族唯一一次与皇族联姻,是阿兰珠的女儿嫁给了三等轻车都尉觉罗喜佛。喜佛是大祖德世库的后裔,德世库第三子尼扬古的曾孙,算起来是太祖的堂侄孙。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阿格巴彦支


兑齐巴彦是与阿格巴彦、杨吉砮噶哈善三支一起前来投靠太祖的,三支分别形成了三个佐领。

兑齐巴彦有数个儿子,其中最早被任用的是其第三子噶尔呼机。噶尔呼机国初就因“办事有能不违指使”而封三等轻车都尉,在三围锦州的时候阵亡。其子苏伯袭爵后,也屡立战功,将爵位晋升到一等轻车都尉。但是在苏伯之后,噶尔呼机的后代除了承袭爵位之后,基本没有建立什么新的功绩,唯独噶尔呼机的曾孙拖赖在康熙朝晚期出任过刑部尚书(图中未画)。

兑齐巴彦的次子永顺,本身是革职参将,戴罪出征却屡立战功,最后终于晋封二等男,并且任都统,势力超过了噶尔呼机支,其男爵传承到了晚清。另外兑齐巴彦幼子尧占,承袭了无嗣的兄长邱以及邱禅立功所封的世职,特别是尧占的孙子锡尔达,为康熙朝中前期名臣,历任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吏部尚书。其子拉布敦,“生有力,能弯十力弓,左右射。工诗文,习外国语言。”俨然文武双全。雍正朝屡次从征,乾隆朝也是颇为倚重的武官。最后乾隆十五年,“寻与傅清谋诛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其党罗卜藏札什围楼,拉布敦挟刃跃下楼,击杀数十人,自剖其腹死。”因其功绩以及死难的壮烈,乾隆封其一等伯,谥壮果,由其子根敦承袭一等子爵。后传到根敦之侄隆保(一说隆保为拉布敦之子)时,“误班夺官”,爵位被革除。不过因为拉布敦的牺牲,其家所在之佐领从镶红旗抬入了正黄旗,即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十九佐领。顺便一提,拉布敦的姐妹则在康熙朝晚期嫁给了当时还是雍亲王之子的弘时为妻。

总体来说,兑齐巴彦一家和皇族联姻次数不多,其中苏伯的女儿嫁给了太祖第九子镇国恪僖公巴布泰的曾孙宗学副管齐塞为妻,而拉布敦的侄女则嫁给了安郡王岳乐的孙子奉恩将军色贝为二继妻。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兑齐巴彦支


和和理是最先归附太祖的部长之一。史传称太祖“宠异之”、“特蒙眷注”,跻身五大臣之列,还把自己的长女端庄固伦公主嫁给了他。

和和理生有五子,长子雅什坦、次子多济理、第三子雅星阿、第四子和硕图、第五子杜雷。据说和和理之前已经娶有妻室,但是太祖还是把长女嫁给了他。《啸亭杂录》中说:“其前妻闻其尚主,怒,扫境而出,欲与之战,高皇面谕之,然后罢兵降。故今袭世爵者,皆系公主所出,其前夫人所生者,不许列名”和和理本身的世爵是由第四子和硕图承袭的,而第五子杜雷曾经“因系公主之子加一云骑尉为三等子”。这样看来昭琏所记之事似乎是有所依据的。但是笔者也同时怀疑和硕图很有可能是和和理原配所生,否则杜雷不会作为公主之子得到特殊待遇。总之,和和理后裔中拥有世爵的只有和硕图和杜雷两支。

和和理次子多济理的孙女嫁入宫中,成为世祖顺治帝的庶妃,生有皇次子福全,即后来的裕宪亲王。和硕图的曾孙女和杜雷的曾孙女则分别嫁给了圣祖康熙帝第三子允祉和第九子允禟。不过康熙朝和皇子的结亲也随着允祉和允禟在政治上的失势而有所影响。

宫廷之外,和和理一家还和褚英、代善这两支皇族数代联姻。

礼烈亲王代善方面,和和理的子辈,和硕图娶了代善的长女,杜雷娶了代善的第三女;和和理的孙辈,苏布娶了代善第四子巴喇玛的长女,和尔本娶了代善第三子萨哈璘的长女;和和理的曾孙辈,彭春则娶了代善第七子满达海的第四女。一共结亲五次。

广略贝勒褚英方面,和和理的孙辈,禅图娶了褚英长子杜度的第三子特尔祜的第五女,禅图的姐妹则嫁给了杜度的第六子杜努文;和和理的曾孙辈,禅图的女儿嫁给了褚英曾孙苏努的第七子勒钦为继妻,而勒钦的原配则是其继妻的亲侄女,七十的女儿,和和理的玄孙女;和和理的玄孙辈,禅图的孙子娶了苏努第十一子库尔臣的长女,彭春的女儿嫁给了苏努的第九子富尔臣,七十之子富永又娶了苏努的第六女。一共结亲七次。但是随着苏努在雍正朝的失脚,作为其姻亲的和和理家也有相当的牵连。

其他方面,和和理曾孙罗满色之女嫁给了恭亲王常颖的儿子满都护,七十则娶了阿敏之孙巴尔霸的女儿,之外还与庄王府的分支惠郡王府有所联姻。另外,康熙朝因为谋杀母亲而获罪的噶礼也是和和理的后裔。

一来由于军功世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二来由于处于允禟、苏努的联姻圈内,和和理后裔在雍正朝之后逐渐没落,只剩下和硕图后裔以三等勇勤公世爵来保持家门,一直流传到清末。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和和理支


鲁克素本名伦布,是董鄂部的部长。归入八旗之后,太祖赐名鲁克素。

鲁克素有二子,长子席汉颇有战功,最后在进攻三塔的时候阵亡。职位由其次子鄂硕承袭。鄂硕同样颇有战功,从三等轻车都尉逐渐晋升到三等子。顺治十三年,鄂硕的女儿选秀入宫,即俗称的董鄂妃。八月封妃,九月封皇贵妃,一时隆宠。顺治十四年,作为皇贵妃的父亲,鄂硕从三等子晋封为三等伯,但是第二年鄂硕便病故,两年后的顺治十七年,董鄂妃也薨逝了。顺便提及,鄂硕的妻子是褚英长子杜度的第二子原封贝子穆尔祜的长女,不过穆尔祜的长女是崇德四年生人,与鄂硕之女孝献皇后同岁,是顺治十二年才作为继妻嫁给鄂硕的。

鄂硕有数子,其中继承鄂硕爵位的是次子费扬古。顺治十五年鄂硕病逝时,费扬古只有十四岁。费扬古的三等伯爵位源自其父鄂硕的军功与其姊孝献皇后的恩宠,但是他本身并不是单纯依靠裙带而立身的。康熙朝噶尔丹之乱时,费扬古作为安北将军、抚远大将军出征,立有大功,从伯爵超升一等公,康熙四十年病逝,赐谥襄壮。后来重定功臣爵号,将费扬古的爵位定为一等昭武侯。这样,鲁克素的后代之中,终于有一支保持家门一直到清末。

鲁克素的次子席尔泰,跻身十六大臣之列,封轻车都尉世职,“赐人丁千户”,在征讨沈阳之时阵亡。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一支。但是席尔泰之妻屠马祭天,犯了禁止屠马的履历,太祖时规定杀马者死,将要降罪时,席汉痛苦着求情说,“臣弟席尔泰所生二子俱在襁褓,弟妇正法,幼子无依。求削其世职,免弟妇死。”被太祖应允。后来,席尔泰的两个儿子也都奋力征战,分别在宁海之役和噶尔丹之役阵亡,其世职由巴度之子吴良阿后裔承袭。值得注意的是,吴良阿的亲姐妹也选秀进入宫廷,成为顺治帝的庶妃,最后在顺治帝宾天的时候殉死,追封贞妃,也是清代最后一位殉死的后宫。

鲁克素一家也和和和理一家一样,在军功世家很难长期保持门第的情况下,只剩下承袭世爵的支系可以保持门第。其和皇室、皇族的联姻也以清初为主,特别是和塔拜家两次联姻。其中,席汉长子罗硕的女儿嫁给了原封辅国将军塞图,塞图是太祖第六子塔拜的孙子,其父则是清初很有名的班布尔善。当然,班布尔善后来失脚,其后裔也逐渐没落。费扬古的女儿则嫁给了宗室侍卫溥嵩,溥嵩也是塔拜的后裔,是塔拜次子内大臣额克亲的长孙,不过已经是无爵位的闲散宗室了。

 

另外,清中后期的时候,作为费扬古后裔一等昭武侯图桑阿的孙女嫁给了乾隆帝的皇孙镇国将军绵檳,这个绵檳是乾隆帝第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瑆的第七子。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鲁克素支


杨吉砮噶哈善是与兑齐巴彦和阿格巴彦一起归入八旗的,其生有两子,长子朗格、次子郎色,后裔都十分突出。

朗格以佐领的身份从征沈阳阵亡,被封为三等轻车都尉,由其长子董世禄承袭。董世禄虽无功绩,但是其亲弟和托出任议政大臣,吏部侍郎,并且屡立军功。和托无嗣,其自己挣下来的爵位便交由董世禄的后裔一体承袭,加为子爵。最终,这个二等子爵降为三等男爵,在董世禄的后裔中一直承袭到了清末。其中清中后期的三等男英安之女,还嫁给了乾隆第十二子贝勒永璂的孙子镇国公奕缮作为嫡妻。

郞色一支本身乏善可陈,但是郞色的曾孙有一位叫荪柱的,康熙八年由吏科笔帖式出仕,历任主事、员外郎、侍讲学士,到了康熙五十年之后则出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雍正朝更是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一代名臣(当然,荪柱能够成为大学士似乎和其年龄有关,其20岁出仕,59岁任内阁学士,68岁首任尚书,78岁任大学士,84岁病故。)。其子舒里善作为名臣之子,还娶了庄靖亲王博果铎的第四女为妻,成了县主额驸。

另外,就是朗格和郞色有一个同族的兄弟,其孙鄂凯官运亨通,做到陕西巡抚,其女嫁给了豫懋亲王德昭为嫡福晋。不过郞色和其族兄弟的家门都没有保持长期的门第。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杨吉砮噶哈善支


铁保的祖先名叫卓托,目前只知道卓托属于努愷爱塔系,但是其具体血缘关系并没有记录。卓托后裔入旗时被分到了正黄旗,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仕官。到了卓托的玄孙费赫齐的时候,费赫齐以佐领的身份从征云南、贵州,最后在秦州阵亡,以阵亡的功绩封得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世职,这才让卓托一直后裔开始走上台面。费赫齐之子赛柱,孙色克图、富起臣袭爵,但是在仕官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到了富起臣之子诚泰时,由二等侍卫升任参将、总兵,正式列身仕途。

与祖先的军功和武官仕途不同,诚泰对于两个儿子的要求都是偏文的,或许诚泰十分清楚,天下大定之后,文官仕途是远优于武官的。后来这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哥哥叫做铁保,弟弟叫玉保。

铁保,乾隆三十七年三甲进士,受到大学士阿桂推荐,仕途十分顺利,是乾隆后期以及嘉庆时期的名臣。特别是其书法和文章都相当知名。铁保生有十个女儿,其墓志说“(十女)俱适名族”。笔者通过各种方式,只查到了六个女儿的信息,其中一个嫁给官僚世家的戴佳氏,另外一个嫁给琦善的同族x山,其余几个均嫁给了皇族。不过铁保子女的婚姻对象,一般都不是皇族里的高等爵位,最高的只有老恭王系的大宗不入八分镇国公祥林,主要都是皇族里的官僚、读书人的支系。这也是比较符合铁保这种进士出身的世家的婚姻惯例。另外,铁保两子十孙,其中廷楷很有可能是瑞元四个儿子之一改名之后的名字。瑞元的女儿嫁给了怡僖亲王弘晓的玄孙御史载堉,孙女则嫁给了宁良郡王弘晈的四世孙原封怡亲王溥静为继福晋。

玉保,乾隆四十六年三甲进士,历任侍讲学士、兵部侍郎。也擅长书法。根据《清史稿》的说法,玉保“究心兵家言”,乾隆本想任用其为巡抚,被和珅所阻止,之后玉保便郁郁而终,“年甫四十”。

璩璇阁八旗姓氏谱系·董鄂氏

图为铁保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