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文·颜控的康熙

(2014-08-09 20:28:35)
标签:

情感

颜控的康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帝王亦然。历史学家邓之诚著有《骨董琐记》,其中有“乾隆时侍从之臣”一节,说道乾隆帝一朝,“于时大臣向用,颇以貌取。”而从各种文献中可以看出,这种重视外表的习惯,并不是乾隆帝所特有的,他的祖父康熙帝,就可以说是一个“颜控”的皇帝。

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康熙帝离开京师一路向西北,在途中他巡视了一些的蒙古部落。在到达了察罕布拉克后,他将驻在当地的情况向留在京中的太子谕述。谕述中首先描述了这一地区的地理形势,以及人口、氏族以及今年年景如何等等民生问题,而在最后,康熙帝写道:“观之,仍旧贫穷。因人俊雅,乃赏牲畜五百,越乌尔图岭返回宿处。”因为见到了长相俊雅的当地人,还特别赏给了牲畜,可知见到俊雅之人让康熙帝十分高兴。

又过了几天,康熙帝遇到一些噶尔丹部落的蒙古人主动向清朝归降,康熙帝向留在京中的太子提及这次归来的人丁的时候写到:“看得,人甚俊雅,男子亦美,归降时携来八十口。”说来归降的这群人里,其首领俊雅,而男丁都俊美。如此看来,康熙帝对他们的长相颇有注意并且印象深刻。

后来康熙帝来到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可以说是康熙帝在文献中留下来的印象最好的地方之一,在写给太子的谕述中,康熙帝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鄂尔多斯这片美丽的地方,他写道:“朕至鄂尔多斯处,方知鄂尔多斯生计优越,礼仪、蒙古旧俗丝毫未弃。六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皆和睦相处,如同一人,无尔我之分。无盗骗案,驼、马、牛、羊不用守护。……生计优越,牲畜丰富,良马甚多。”俨然一片和谐安宁。而在这段的最后,康熙帝一转笔锋,写了一句“射兔者虽不俊美,甚为熟练,射技好。”乍一读,似是与前面的内容不协调。从全文看来,康熙帝似乎是把这个也作为生计、习俗的一部分向京中传述的,只是前面都讲的是康熙帝满意的地方,只有“射兔者不俊美”一项似乎让康熙帝颇为失望。看来其心中理想的猎手,不仅技术要好,长相也要俊美。

康熙帝不仅对他人的长相十分在意,而且似乎还会把相关的信息与周围的臣子们进行讨论交流。满洲镶白旗人鄂海在康熙四十四年时任陕西巡抚,其在奏折中对康熙帝说:“至于住新寺喇嘛,钦遵谕旨,召在西安之白喇木札木巴观之。圣主所知甚是,为人美俊。据访问得,既敬佛且善诵经。”看来这个既长相美俊又笃敬佛法的喇嘛,康熙帝不光早就印象深刻,且应该跟臣子有过交流。而有的时候,康熙帝还会以长相的俊美来夸赞周围的臣子,《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有《来保传》,说“公名来保……年十三为圣祖御前侍卫,举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为‘人样子’。”也凸显了康熙帝幽默随和的一面

这种“颜控”的习惯,似乎也被康熙帝用在其他方面。康熙三十六年时,康熙帝给他的皇五子允祺和皇七子允祐同时举行婚礼,把婚宴定在三月十五日。康熙帝特别嘱咐说:“该女之祖布雅努,人俊雅显达……现布雅努驻湖滩河朔第一绎站,将其释站交付家人、释站章京、笔帖式后,从速带往京城。”对于自己五儿媳他塔喇氏的祖父布雅努的外貌、人品,康熙帝均有深刻的印象,这有可能正是康熙帝选择儿媳的一个条件。

曾经有人指出,帝王口中的俊美、俊雅,都应该都是指勇猛、健硕,而并非世俗的那种漂亮、美丽。针对这种说法,笔者特别查询了原档。由于康熙帝的谕述都是从满文原档翻译过来的汉文,所以其原档的满文更能凸显汉译“俊美”一词的原始含义。以“射兔者虽不俊美”中“俊美”一词为例,原档满文为saikan hocikon。满文saikan,意为美丽、好看,而hocikon,意为俊美、标致,看来这种对美的称赞是直接而真实的。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传统上习惯于刻意弱化帝王的主观情感,尽力把他们刻画成一种“无感情”的存在。而实际上,帝王也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对美的喜爱与追求。

 

注:原文档案主要出自《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又及,本文刊登于《紫禁城》杂志2014年2月刊,转载时烦请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