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女英雄传》里读旗俗(第十四回)
(2013-03-31 12:28:12)第十四回 红柳树空访褚壮士 青云堡巧遇华苍头
【一时,老爷又叫戴勤家的、随缘儿媳妇来,问道:“你母女两个从前在那家子跟的那位姑娘,你可记得他的生辰八字?他是几岁上裹脚,几岁上留头。”】
【“那姑娘是七岁上就裹的脚,不怎么那一双好小脚儿呢。九岁上留的头。”】
橘曰:旗俗无关,上几回提到过民人问女子情况的惯例。下面是回应,可以看出那时候裹脚和留头的年纪。
【只见两个车夫、三个脚夫,每人要了一斤半面的薄饼,有的抹上点子生酱,卷上棵葱;有的就蘸着那黄沙碗里的盐水烂蒜,吃了个满口香甜。还在那里让着老爷,说:“你老也得一张罢?好齐整白面哪。”】
橘曰:旗俗无关,力巴的吃食。
【庄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四十余岁年纪,头戴窄沿秋帽,穿一件元青绉绸棉袄,套着件青毡马褂儿,身后还跟着两三个笨汉。】
橘曰:旗俗无关,民人庄头的穿着。
【华忠早在那里摘了帽子碰头,说:“奴才华忠闪下奴才大爷,误了老爷的事,奴才该死!只求老爷的家法!”老爷道:“不必这样,难道你愿意害这场大病不成?起来。”华忠听了,才带上帽子爬起来。】
橘曰:清代自请责罚都要免冠,想想清宫戏里那些戴着朝服冠磕头说皇上恕罪的。
【见老爷各各打恭,口里说:“二位当家的辛苦。”原来外省乡居没有那些“老爷”“爷”的称呼,止称作“当家的”,便如称主人“东人”一样。他这样称安老爷,也是个看主敬客的意思。揖无不答,老爷也还了个礼。】
橘曰:北京和外地称呼的不同。又及,“揖无不答”,作揖是汉礼比较重的礼,所以多少要有表示。
【说话间,那褚家娘子已经进来。安老爷见了,才起身离坐。只见他家常打扮,穿条元青裙儿,罩件月白袄儿,头上戴些不村不俏的簪环花朵,年纪约有三十光景,虽是半老佳人,只因是个初过门的新媳妇,还依然打扮的脂光粉腻。】
橘曰:旗俗无关,民人褚家娘子的装扮。
【只听他说道:“老爷请坐,小妇人是个乡间女子,不会京城的规矩,行个怯礼儿罢。”说着,福了两福便拜下去。老爷忙说:“不要行礼。”也恭恭敬敬的还了一揖。】
橘曰:上次讲过,旗俗来讲,女性单蹲安和打千同论,双蹲安则是特殊情况如结婚时行的。民人女性万福似乎则是双万福比较郑重,故而用揖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