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儿女英雄传》里读旗俗(第十二回)

(2013-03-29 12:24:24)

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叙天伦 佟儒人姑媳祝侠女

 

【公子早已请下安去,太太定睛一看,才看出是公子来……说着,慌得顾不得穿鞋,光着袜底儿就下了地,一把拉住公子,那眼泪望下直流。】

橘曰:当年讲旗礼的时候就有人问怎么接安,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太太一面拉起他来,一面心里沉吟,暗说:这桩事倒不好处……至于亲家的怯不怯,合那贫富高低,倒不关紧要。】

橘曰:清代中上层旗人娶亲的基本思维,就是无关家境,只要“拿得出去”、“管得了事”,就是。

 

【公子又笑道:“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

橘曰:无关旗俗,记录一下当时的习惯,现在老北京还是讲这个礼儿的。

 

【晋升家的忙道:“太太,不是。我们是家下人,当奴才的。我们太太打发过来,请太太合姑娘那边坐。” 说着,就跪下请安,把个张太太慌的两只手拜个不迭。二人转过身来,又给张姑娘请安。张姑娘知是婆婆的人,便不还礼,却也不十分羞涩,口中无言,双手拉了起来。】

橘曰:家下人,booi niyalma,即旗下家奴。张太太见识比较少,所以着急还礼。张金凤则知道主仆的分别,直接接安,这里也是个接安的例子。

 

【张太太早进院门,只见他着一件簇簇新的红青布夹袄,左手攥着烟袋荷包,右手攥着一团蓝绸绢子。】

橘曰:无关旗俗,张太太的装扮,民人。

 

【安太太赶着过去,双手拉手。张太太是两只手都占着呢,只得把攥绢子的那只手伸了两个指头,拉住了安太太的手】

橘曰:拉拉礼。顺便说下,拉拉礼这个名词是近代民俗学者取出来的,本身也不是一个死板的成形的礼俗,不过作为女性之间的常礼,还是很常见的。

 

【见了安太太,垂下手来,安安详详的道了两个万福。安太太连忙拉住他,问了问一路风霜光景。安太太带笑答应着,又问公子道:“你们路上匆匆的,自然也不曾放个定。人家孩子可怪委屈的,我今日补着下个定礼罢。”说着,把自己头上带的一只累金点翠嵌宝衔珠的雁钗摘下来,给张姑娘插在籫儿上,说:“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副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好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橘曰:万福与接礼,不用多说了,比较注意的是“两个”。清代旗礼,结婚和大喜的时候请安要请双份,不过汉礼则是重礼请双份,这个情况可能要从汉礼。然后放定,清代旗人婚礼,以中层以上的人家来说,一般都是五步,即订婚、提亲、小定、大定、婚礼。有的时候根据情况有所变化,如文中应该就是把大定和小定合一。当然,也可能只是小定,要看后文才能知道。

 

【当下早有仆妇丫鬟铺下红毡子,仍是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扶着那张姑娘,便在红毡上插烛也似价拜了四拜。安太太便坐着受了礼,说:“你们搀起大奶奶来,吉祥话儿留着磕双头的时候再多说两句罢。”张姑娘磕头起来,便装了一袋烟,给婆婆递过去。

橘曰:正式拜亲的方式,不过这个是汉式的。顺及,很多人认为递烟或者递茶是一个固定的行为,实际上并非如此。

 

【把个张太太一旁乐的,张开嘴闭不上,说道:“亲家太太,我看你们这里都是这大盘头大高的鞋底子。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罢?”安太太连忙摆手说:“不用,我们虽说是汉军旗人,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

橘曰:旗俗的重要点,前面点出了旗人服饰的不同,后面则体现了汉军旗人的特殊性。汉军旗人的装扮问题,大致上是三个线。第一个线是时间,大致上雍乾之前,汉军多旗装,雍乾之后,汉装逐渐增多,不过并非主流。第二个线是身份,大致上陈汉军的汉军世家身份越高,旗装越固定,反之新汉军等等,汉装的比例就更大一些。第三个线是空间,大致上,京旗汉军的旗装最严整,驻防和屯居的汉军汉装比例更大。再次重申,汉军汉装裹脚的虽然远远不是个例的问题,但是一直都并非主流。

 

【请了进来,只见他穿一件搭袜口的灰色粗布袄,套一件新石青细布马褂,系一条月白标布搭包,本是毡帽来的,借了店里掌柜的一顶高提梁儿秋帽儿。】

橘曰:旗俗无关,张大爷的服饰。

 

【见了安太太,作了一个揖安太太不会行汉礼,只得手摸头把儿,以旗礼答之。】

橘曰:文中第一次出现满汉礼俗的冲突。汉礼之中,作揖重于拱手。旗礼之中,扶翅礼重于打千。又及,扶翅礼的时间可以推前一些了。

 

【说着,公子早已进门,请下安去,起来赶了两步,跪在老爷膝前,扶了腿,失声要哭。】

橘曰:结合打千礼或者双腿安的动作,可以清楚的了解这种情况。又及,有一种抱见礼的既视感。说来清代旗人父子站立对抱,似乎情况比较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