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宗室系列】和硕履亲王

标签:
杂谈 |
【始祖】和硕履亲王允祹支脉,始祖为圣祖仁皇帝第十二子允祹。允祹,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寅时生,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六年,管理内务府事务,五十九年解任,同年管理正白旗三旗事务。康熙六十一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管理内务府、礼部、工部事务。晋嘉郡王。雍正元年解工部、内务府事务,革去都统,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解礼部事务。八年复封履郡王。十三年管理礼部、宗人府事务,晋履亲王。乾隆三年,解礼部事务。十八年,任议政。二十一年解宗人府事务。乾隆廿八年七月廿四日未时薨,年七十九岁,谥曰懿。
【继祖】永珹是高宗纯皇帝第四子,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廿八年奉旨承继允祹之嗣,袭爵多罗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年三十九岁。谥曰端。嘉庆四年追封亲王。
【支系】允祹共有六子,但是除了第五子弘昆之外都夭折,而弘昆也在12岁的时候病亡。康熙帝的时期,圣祖就对允祹乏嗣十分苦恼,于是将废太子允礽之孙永琇交予其抚养,但是永琇在26岁的时候病逝无嗣。于是直到允祹薨世,其依然后嗣无继。四个月之后,高宗钦命自己的第四子永珹承继允祹为继孙。但是不知道是否是巧合,永珹共有六子,除了长子绵惠活到了33岁之外,其他五子均夭折,而且长子绵惠也无嗣,只能过继成亲王永瑆的孙子奕纶为嗣,故而履王支系经过了两次绝嗣之后,最后是由成王支脉来继承的。不过到了第五代贝子载鈖的时候,多灾多难的履王大宗又面临了第三次绝嗣的情况。第四代贝勒奕纶共有13子,第11子载华出继给慎王大宗后因故归宗,又将第9子载钢出继给了慎王大宗。后来履王第五代,也就是第10子载鈖无嗣,于是就过继了已经成为慎王大宗的载钢的第三子溥楙为嗣,这样才缓解了第三次绝嗣的尴尬。而后来第八代毓昌又绝嗣,这在清代宗室里也是少有的了。
【载华归宗】咸丰年间,慎王大宗绝嗣,于是过继了贝勒奕纶第十一子载华为嗣,是为贝子载华。载华出继之后,历任两次守护东陵大臣、镶蓝旗总族长、镶红旗总族长、补进王六班,但是在同治年间作为守护西陵大臣的时候,冒领工程金额数千两,拟杖一百流三千里,最后定革爵归宗,流三千里折圈禁两年。
【旗籍】允祹在康熙年获封,得到了自己的旗份,封入镶白旗。封爵的方式与其十哥相同,即封爵时不携带上三旗正身旗份,而是完全的占据下五旗原王公的佐领。履王的后代世袭递降,到了清末为镇国公,保留了最后的一点旗份。后代在左翼近支镶白旗第一族,与允祺、允祁、肃王、醇王、仪王、惇王同族。
【地位】圣祖的诸多皇子之中,允祹算是比较受到圣祖喜爱的。从署理内务府事务便被圣祖嘉奖,又在康熙末年和雍亲王(后来的世宗)以及世子弘晟(允祉之子)一起祭拜盛京三陵。继而在雍正一朝受到了抑制,在高宗朝恢复了地位。从其事迹来看,还是颇具能力的。不过由于其身后乏嗣,宗支也逐渐衰落。
【承袭】1.履懿亲王允祹;2.履端亲王永珹(高宗第四子,允祹继孙);3.贝勒绵惠(永珹长子,后追封履郡王);4.贝勒奕纶(永瑆之孙,追封成郡王绵懃次子,绵惠承继子);5.贝子载鈖(奕纶第十子);6.镇国公溥楙(载钢第三子,载鈖承继子);7.镇国公毓昌(溥楙长子);8.镇国公溥植(载鹤长子,毓昌堂叔)。
【府邸】允祹的府邸在东直门北小街针线胡同(红框),与诚贝勒允祁府相邻(黄框)。府邸正门5间,正殿7间,东西配楼5间,后殿3间、后寝殿5间、后罩房5间。光绪年间,由于临近的东正教堂被义和团破坏,遭到俄军报复,王府被焚。履王大宗后搬至隆福寺西口马市大街,是为植公府。
【园寝】允祹的坟地俗称“十二陵”,在北京东直门外,三元庵东南,后来末代大宗镇国公溥植将灵起出,遗迹全无。永珹的坟地俗称“四爷坟”,在昌平区秦城西十虎峪口,后来也被末代大宗镇国公溥植起灵,现存驮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