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封信说到如何读《论语》

(2009-03-13 09:33:05)
标签:

读书《论语》

孟子

杂谈

分类: 教学相长

    2004年秋,我的一位当时刚刚入学的研究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主要谈了她读《论语》的想法,接到信后我及时给她回了一封,交流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这学期又恰逢给07级美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经典导读》课程,自然又遇到如何读《论语》的问题。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封信的内容:

 

   XX同学: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第一份读书笔记,感到相当不错。你能把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结合起来,难能可贵,因为《论语》本身就是一本经世致用的书。下面我脱离开你这次笔记谈一些读《论语》的意见:

读《论语》和读其他的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由于《论语》中的话比较直白和生活化,所以初读者容易浅尝辄止,甚至横加挑剔,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朱熹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但这并不是说,读《论语》就不能存疑,古今中外对《论语》发起攻击的人多的是,譬如明朝的李贽。不过总得先弄清人家的意思。所以,读书的最佳方法就是半信半疑的方法。另外,不知你读的是什么版本,这个很关键,因为《论语》中的很多字与词的含义与现今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有些版本的注译很随意,弄不好就理解错了,如果我们去读这样的版本,就有可能一错再错。我给你推荐由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这是一个较好的版本,注译准确且通俗易懂。

 

    在上述信件中,我事实上是强调了读《论语》时所应注意的以下几个带普遍性的问题:

    1.读《论语》和读其他典籍特别是儒家典籍如《孟子》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更为关键。如《读论语孟子法》载: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2.《论语》作为一本经世致用的书,是孔子与其学生的对话录,所以显得很通俗,也很活脱,这是它和《老子》、《庄子》等先秦道家著作有所不同的地方。但《论语》又是一本微言大义的书,所以不可浅尝辄止,要不怎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呢?

    3.存疑是读书的很好方法,明清思想家李贽、黄宗羲等都特别强调这一点,但疑必有据,否则就是狂妄无知了。我提倡半信半疑的读书方法,读《论语》也不例外,没有人能够说服你读《论语》就不许存疑。

    4.《论语》本身就是一部经世致用的书,所以结合现实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去理解会有更好的效果,最好能做到设身处地。《读论语孟子法》载程子(程颐)语:“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又云:“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5.读古书选一个好版本很重要,古今以来的《论语》版本汗牛充栋,我向同学们推荐杨伯峻先生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因为这本书的注译既不失严谨、准确的学术品格,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大家掌握。

 

    (如今谈论读《论语》已成时尚,以上只是几年前在给学生交流时自己的一点想法,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想法,因为在信中未涉及到,在这里就先不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牛年焰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