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家宏
宋家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2
  • 关注人气:1,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恋叙事中的价值选择

(2017-08-11 18:01:31)
标签:

小说评论

《中国作家》

价值选择

分类: 文学评论

博主按: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7·8·11第三版,发表时略有删减,这里发出的是原版。

 婚恋叙事中的价值选择

——刘平勇中篇小说《欲说还休》简评

宋家宏

  发表于《中国作家》2017年第7期的中篇小说《欲说还休》,是云南作家刘平勇写得很用心的作品。小说写的是婚姻与爱情故事,这是人们极为熟悉的题材,也是一个永远写不尽的题材,正如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爱情与婚姻生活中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作者刘平勇我比较了解,他的文字风格一向平实、朴素,也不是一个追求奇思异想的作家。阅读这篇小说之前我不由存了一个疑问:在常见的题材中,刘平勇还能让这样的小说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吗?因为一个作家写太寻常的生活题材,似乎不大容易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

我带着疑惑翻开小说,没看几段文字却被吸引住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部中篇小说的,其间也没有跳跃着读,顺序而下,感到非常流畅。说实话,今天许多中篇小说已经很难让我一口气读完,往往是因了一些特殊的需要,反复几次才能读完,或者跳跃着读,有的一目十行浏览,甚至都懒得浏览成段地直接跳过去。从这个角度说,《欲说还休》的叙事是成功的,对读者有吸引力。

《欲说还休》采用了平实、朴素的叙事,讲述凡俗人生的故事。小说的叙事者我——英子,正和丈夫闹离婚,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病重,话都说不清楚了,含混中却念叨着另一个女人的名字。父亲母亲平素相亲相爱,是人们仰望的情感楷模,父亲对母亲无微不至,关爱有加,他们的感情从未让人怀疑过。为什么父亲在生命垂危之际,却暴露出内心隐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秘密?那个被父亲至死不忘的黄水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与父亲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她为什么能占据了父亲一辈子的心灵与感情?小说开篇即构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悬念,接下来作者并未直奔主题,解开迷惑,而是展开了父女两代的婚姻与爱情书写。这个悬念一直吸引着读者的阅读欲望,不时穿插进来,引而不发,直到小说结束才解开扣子。这一巧妙的构思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原因。

小说展开的内容包含着两条线索,一是解迷线索,父亲心中的黄水仙究竟是谁?父亲与母亲的人生经历、感情追忆,以及寻找黄水仙。这一线索构成了小说的显性结构,而着墨并不多,许多内容是回忆与侧面描写完成的。二是英子自己的家庭生活变迁,英子自己面对艰难生活的拼搏与努力,丈夫的无能与堕落,欲离婚而不得,与女儿的冲突。两条线索共同展示了社会变迁中,一个小县城生活层面的丰富景观,写得鲜活、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看出作家对他所写生活极为熟悉,没有刻意描写,一个小县城的气氛与景观却自然地呈现出来,笼罩着所有的人物与故事。两条线索的交织也自然流畅,不露痕迹。

读小说当然不仅仅是读故事,构思再精巧,情节再诱人,若人物只有一些影子在作品中游荡,成为故事的牵线木偶,并不能满足小说读者的审美需求。一部现实主义的中篇小说,能写活一两个人物,他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从他的身上能看出某些人物的影子,能让读者去琢磨,才能达到了小说写作的部分目的。《欲说还休》的人物也有其成功的刻画。小说涉及到的几个人物都有其生动之处,作者在人物刻画方面显示出了其写作二十余年积累下的艺术功力。

在这些人物中,我以为父亲的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这一人物作者着墨并不多,却很生动,有个性,且有心理的深度。也许作家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并未把这个人物当作主要人物来塑造,无心插柳却使这一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力。他留给读者的表层印象只是重病中躺在床上仍然含混不清地不断念叨“水仙”的名字,点头、摇头,倔强执拗地从病床上逃跑回家。读完小说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有梦想的人,也是一个脚踏实地,从年轻时代就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人。他对自己的婚姻与爱情有追求有梦想,黄水仙在他处于困境之时帮助过他,他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却没有机会报答。黄水仙也许成为了他的梦中情人,这也是他报答的方式。他明白自己卑微的处境不可能实现那爱情的梦想时,又能够发乎情、止乎理,把这位“女神”永远存留于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不能忘却了这段情意。他选择英子的母亲完成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因为妻子与他心中的女神有共同的长相与神情。这似乎对英子的母亲有所不公,但他却把一生的爱都给了这位妻子。所以他们的夫妻关系才能成为乡亲们敬仰的对象,英子的母亲也深为感动。

作家刘平勇在这对夫妻关系的生动描写中,其实已经从客观意义上提出了问题,引领读者进入思考:一个男人的一生真的只能爱一个女人吗?英子的父亲对英子母亲的爱难道不是纯真的爱吗?刘平勇在琢磨这个问题时,又有所犹疑,所以他把英子父亲对黄水仙的感情在小说结束时更明确地引向了“报恩之义”之上了。我以为,如果更深入地往“情”的复杂性上开掘,可能会使小说人物的心理更有深度,也更有特色。相比较而言,作家着力描写的人物英子有性格却缺乏心理深度,她的坚强描写表面化,最后的屈从与其曾坚强的性格不大吻合,其间的转换少了些艺术描写的逻辑。

小说围绕两条线索展开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父女两代都要面对企业倒闭、下岗的生活突变,父亲一代依靠自己的勤奋与手艺,依然能过着安然平静的生活。因为有爱,父辈的婚姻牢不可破,清贫并没有改变家庭的温馨。女儿英子夫妻也遭遇了下岗的困境,英子坚强奋起,丈夫李寿喜却一蹶不振,最终滑向堕落的深渊。尽管李寿喜这个人物有些漫画化,却是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小城镇的花花公子,虽然没有出生于大富人家,穷人也会养娇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死要面子,一无所能是他的特征。他只能被体制养起来,表面风光其实平庸地了此一生,一旦下岗就只有堕入深渊一条路。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见过了许多李喜寿一类的人。他与英子的离婚是英子必然的选择,他们之间的婚姻没有共同价值观作为基础,共同的生活也没有产生不可分离的爱情,英子却欲离婚而不得,李寿喜缠住了英子,他要的是英子的钱,也不会对女儿负应该负的责任。小说的这些描写使得一篇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拓展了生活的空间,这不仅仅是一篇婚姻爱情的小说,也写了人在面对生活突变,遭遇困境时如何选择?从而揭示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人性在平静而常态的生活中是不大容易暴露其深层内涵的,而在突变的非常态下,就会自然地显露出来。刘平勇正是把两代人的家庭、婚姻置于非常态之下,思考人性的维度。作家的价值选择非常清楚,他赞美老一代的勤奋、忠诚、相亲相爱,面对困境有所作为。而对无所作为,得混且混最后走向深渊者则作了彻底的否定。小说结束时,女儿英子在屈辱中大声喊出对母亲的羡慕,正是表达了作家刘平勇的价值选择。小说名为《欲说还休》,似乎包含了作者自己还有些说不清楚的意思,其实小说已经说得很清楚,甚至有点过于清楚了。

                                                                                             2017·7·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