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剑桥朗诵记(图)

(2011-08-21 18:21:41)
标签:

文化

       剑桥之诗

剑桥朗诵记(图)
                            在剑桥大学朗诵。左为剑桥英语系老师、诗人萨姆。彼得·曼森摄 

  我来剑桥还未见到一位诗人,却已认识了多位爵士,其中一位是丘吉尔学院的前任院长,做过英国驻日大使,另一位是达尔文学院的前任院长。还有一位爵士夫人,她已故的丈夫曾任英国驻华大使和香港总督(彭定康的前任)。可是,我向往的诗人呢?剑桥可是出过弥尔顿、华兹华斯、拜伦、丁尼生、普拉斯等一长串诗人呢。

  当我在博客上抱怨此事,我去年在爱尔兰诗歌节上认识的苏格兰诗人彼得·曼森写信来了。在他的倡议之下,剑桥青年诗人卢克和萨姆策划了我俩的朗诵会,彼得从格拉斯哥飞到剑桥。那天晚上九时许,在耶酥学院的SHOPS艺术中心,来了50多位爱诗者,包括我的老朋友、英国著名诗人汤姆·拉沃什和夫人。

  彼得和我各朗诵了半个小时,我和萨姆先后用中文和英文朗诵了《再远一点》、《最高乐趣》等四首诗,接着我自个儿用中、英文朗诵了《芒果》、《关于鱼的诗》、《散步》和《绿血》。

  朗诵结束以后,照例是签名售书。我的英文版诗集《幽居之歌》(Song of the Quiet Life)卖出了5本,每本10英镑。有一位爱诗者告诉我,此书虽然在南非出版,但英国的ABE网上有售。这家网站相当于中国的当当网或亚马逊卓越网,后来我上去查阅,果然有卖,且售价15英镑。与此同时,彼得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出的新诗集也一起签售,定价7英镑,卖掉了7本。

  朗诵会结束后,不少听众和我们一起步行至附近的一家酒吧,在露天的几排桌子边坐了下来。老诗人汤姆和夫人坐在我对面,今年夏天他将满70岁,头发和胡子灰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老。我在爱尔兰时便已得知,他在英国享有盛名,是剑桥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之一,另一位是冈韦尔·凯思学院的前任图书馆长蒲龄恩(J.H. Prynne)。

  汤姆和我聊起2005年的南中国之行,记忆犹新,还说当年与他同行的蒲龄恩虽比他年长但身体比他好,最近又在中国漫游。后来我得知,蒲龄恩的办公室和物理学家霍金的办公室相望,只隔着一片草坪。他是古典文学专家,却又是鼎鼎大名的先锋诗人,同时精通汉语,曾在苏州和广州长住。

  后来有一次,我在友人家里翻阅蒲龄恩一本厚厚的诗选时,居然发现有一首他亲手用中文书写的古体诗,题目叫《结伴觅石湖》,全诗如下:“上桥推古载,桥头古景看。青苔遮荒苑,伴友谈心意。雨天杯香叶,久回享心间。”标点是我加的,意境悠远且不羁传统。很遗憾,直到我告别剑桥,蒲老先生仍滞留中国。

(刊于2011年8月21日《钱江晚报》,选自《剑桥游学记》,标题为编者所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