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天新
蔡天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54
  • 关注人气:4,2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假荐书(应《南都周刊》约)

(2011-08-06 18:46:29)
标签:

文化

 暑假荐书(应《南都周刊》约)英国哲学家怀特海

    我是教数学和研究数学的,同时出版过不少文科类的书如诗集、随笔集和游记,也有可以让文科生和非数学类的理工科学生阅读的关于数学和数学家的读物。因此,常有媒体让我推荐数学方面的读物,当然是那类非学术性的。首先,我想推荐两位数学家出身,后来又成为哲学家的英国人写的书,是关于科学哲学的也是关于数学的,即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和罗素的《西方的智慧》(马家驹、贺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怀特海的书不到200页,却是一部几乎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论著,且写得非常用心,并时有妙语。例如,他说“现代科学诞生于欧洲,但它的家却是整个的世界。”又,他称17世纪是“天才的世纪”。怀特海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后来留校做了一名讲师,历时三十载;之后,他到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担任了为时十年的应用数学教授。期间,怀特海对包括哲学在内的诸多领域广泛涉猎,收获颇丰,以至于退休后立刻被哈佛大学聘为哲学教授,开始了另一段辉煌的学术生涯。《科学和现代世界》(1925)正是他晚期的代表作。至于他的弟子罗素写的《西方的智慧》知名度非常高,就不用我多说了。年轻时的罗素生活曾一度陷于绝望,正是对数学的兴趣挽救了他。法国方面,大数学家庞加莱的科普著作无疑也值得一读,无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都受到他的数学思想和著作的影响。

    关于数学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要首推两位美国人写的书,一位是莫里斯-克莱因,另一位是E.T.贝尔,都是数学史家。克莱因译成中文的著作很多,按汉语出版顺序至少有《古今数学思想》(4卷,张理京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张祖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克莱因是纽约库朗研究所的教授,阅读他的书需要对数学有较多的了解。而贝尔的《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徐源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介绍了数学的重要发现及其发现者,却相对通俗易懂,其英文原名就叫《数学家》(1937)。贝尔的专业和一样是数论,也发表过科幻小说。主要是数学史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他后来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有一位美国人伊夫斯写的《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张鸿林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也值得提读,该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着重介绍了数学史上43个重要的转折点。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家的数学读物,我想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经典的,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的《中华科学文明史》(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另一本是胡作玄和邓明立合著的《大有可为的数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后一本介绍了21世纪的数学需求,数学与计算机、经济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碰撞后产生的新学科,甚至也谈到希尔伯特和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与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巴尔特、拉康、德里达)的结构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我向各位推荐的是两本科学家写的与数学有关的小说,一本是阿根廷数学博士马丁内斯写的《牛津迷案》(马科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马丁内斯曾在牛津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后来一度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数学教授,小说成名后放弃了学术生涯。2011年春天,他曾携带着依据此书改编的电影来中国,在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与我进行的一次公开对话。另一本是新近出版、80后意大利物理学博士乔尔达诺写的《质数的孤独》(文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作者依据此书获得了意大利文学大奖。

 

(原载《南都周刊》2011年8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