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2000年春,蔡天新摄于剑桥大学
昨天,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今年刚满45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胡春华出任河北省代省长,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省长。这使我想到18世纪的剑桥大学毕业生威廉·皮特(1759.5-1806.1),他在英国首相任上去世时才年仅46岁。此时他已经担任20年的英国首相,中间还在野两年。也就是说,他当选英国首相时年仅24岁。他不仅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年轻(当政最久)的首相,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自1624年法国人黎塞留出任第一个首相以来)。
皮特14岁考入剑桥大学,毕业后担任律师,并进入议会,22岁出任财政大臣,次年被国王乔治三世指定临时组阁,成为英国首相。次年议会解散,皮特在大选中获胜,一口气做了18年。皮特初当选时,英国的国债高达2.5亿英镑,他除开征新税以外,降低进口税一防止走私,改进审计制度,使得国家收入每年有结余。在外交上,他解决了加拿大的危机,确定了法裔为主的魁北克省的地位。
皮特当政时,正遇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上台。他与普鲁士和荷兰结盟,试图抑制法国势力的扩张,却不是总是能成功,可以说有点生不逢时。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他在任,但同年进行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以英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却败给了拿破仑。由于操劳过度,皮特的身体状况愈下,1806年1月21日在伦敦去世,葬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皮特终生未婚,也没有什么亲近的朋友,连内阁大臣都抱怨他太难亲近。皮特一生自信满满,只有两件事使他消沉,那就是疾病和拿破仑的胜利,后者爬上最高权力宝座时年仅26岁。

未参加1789年大革命的拿破仑借助大革命登上法国最高权力宝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