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杭州第二中学做讲座:技术时代的精神生活。
这是我第三次走上中学讲坛,前两次分别是故乡的黄岩中学和杭州外国语学校。杭二中是杭州最古老的中学,创办于1899年,它是郁达夫、冯亦代的母校,还培养出了14位中国院士。可是学生已经放假了,校园里空荡荡的,但教师们都还在,今天的听众是全校老师。校长先生给每位教师(160位)买了一本《数字和玫瑰》,因此讲座是以签名的形式开始的。
讲座的内容大致分6个部分:
一|、谈谈数学、诗歌和旅行
中间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例如:
现在的中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届比一届多,可是大学老师却没有发现,他们的学生一年比一年优秀?
独生子女是比较敏感的一代,可是如何才能把这种敏感转变成科学发现或艺术创造的动力呢?
讲座开头也谈到了大学的使命,以及大学与中学的关系,摘录如下:
大学寄托了年轻人的梦想,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力量, 它保存、传播和丰富了人类的文化, 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随着时间的推移, 上大学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与此同时,仅仅为了获取文凭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学收容了没有求学动机的学生, 等于商场里进来了无心采购的顾客。尽管如此, 如果营业员(教师)礼貌、服务(教学态度) 周到、推销(教学方法)有术、商品(教学内容)无懈可击、购物环境 (校园生活) 优美, 仍可赚取高额的利润(教学效果), 这一切取决于商场经理(大学领导)的管理水平。
大学与中学的关系
讲座持续了一个小时,采用幻灯的形式,并播放了很多图象资料,其他内容尚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