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2021高考联考作文题及示例(一)
(2020-11-24 07:39:4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培养任务 |
一、江淮十校联考二作文,【转】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得一等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获奖视频的主人公大多是并不太出名的一线科研工作者。这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命题人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指导是: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和让科学“潮”起来,打造时代新偶像。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材料含意、把握写作方向的基础上,从两个具体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第一个写作任务,文体是书信,内容要阐述活动的宗旨和目的,明确活动组织者的立场,回应“网友”的质疑。第二个写作任务,文体是倡议书,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有时可以不写,在正文中体现)、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内容上,要立足时代,阐明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还要兼顾中学生的实际,发出切实可行的倡议。
3.价值判断的限制。“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有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苦中作乐,有的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这些科研工作者践行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称之为‘偶像’当之无愧。”这是题目中隐含的价值取向,考生在写作时不可否定一线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不可否认他们做“偶像”的资格。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从所给材料的内容来看,命题者的意图,其一是为了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其二是向公众传递一线科研工作者勤勉务实、执着进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力量,打造时代新偶像。根据命题者意图,考生可以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树立正确偶像观”等角度立意。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行文中,可以立足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延伸论证,可以举例,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谈自己的理解、心得和体会,可以假设、追问、评价,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解题】本题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既引导考生关照现实和社会,又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责任使命。考查点是让考生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精神:风里来雨里去,苦中作乐,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进而在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弘扬和践行这种精神。考生要从自身出发,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切题立意:
1.擎科学家精神,扬兴国之火炬。
2.科学偶像,他们当之无愧。
3.秉承科学精神,不忘先人伟业。
4.弘扬科学精神,致敬一线科研工作者。
5.立足一线,务实勤勉,学习新时代科研“偶像” 。
偏题立意:
1.心清若水,步稳如轾。 (偏题,没有紧扣写作任务确定立意,针对性不强)
2.别让安逸腐蚀了科学家精神。 (跑题,材料的侧重点不是有关科学家安逸与否的)
3.让科学成为偶像。 (跑题,混淆概念,误把科学当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