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英雄时代

(2008-06-25 10:24:59)
标签:

财经

分类: 资本市场


2008年06月25日08:04 《上海证券报》

 

   有时,激流勇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008年6月,基金业又有一位大佬级人物离开了这个行业,他就是被称为易方达“投资教父”的江作良。

 

  认识江作良是在2004年,对他的投资能力,当时,易方达的老总叶俊英曾经有一个形容词:“十年不败”。

 

  如今,成功客串了一回PE,当上一家上市公司股东的老江要告别基金业了。

 

  坚守的人还有多少?

 

  有这么一组统计数据: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是520人,2007年6月以来离任的是149人,变动率为22.27%。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年,我们还能看到,历史上基金经理总人数611人,任期在3年以内的423人。

 

  看来,基金经理还真不能是一个长期的职业。

 

  回顾这些人的离开,多少有些令人伤感,他们应该算是中国基金业最早树立个人品牌的一代人,这些人一度璀璨如同夜空的繁星,哪想到在巅峰时刻,竟然不约而同做了选择——或隐出公众视线、或“出走私募”。

 

  或许,选择在巅峰时刻离开,更能够让人们记住他们过往的辉煌,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等到市场将给予你的荣誉无情地夺回,还不如激流勇退,留给市场一个光辉的背影。

 

  或许,基金业将要告别英雄时代了!

 

  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截至5月22日,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其中大成债券的基金经理陈尚前以持续任职1805天成为目前单只基金中在任时间最长的经理(恭喜陈尚前,保持这样的记录并不容易)。

 

  当时我们用了一个不客气的比喻,“菜鸟”基金经理掌握行业大部分资金。这个比喻虽然有点残酷,但是却是事实。当资金掌握在一群经验甚至不如老股民的年轻人手中时,他们能够创造出超额收益率吗?他们能够完成投资人的殷切期望吗?

 

  这是这个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从学校,到研究员,再到基金经理,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者如果完全依靠这样的方式来培育,公募基金的前途堪忧。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基金公司或多或少都建立了一套投资流程,还有建立了相应的投研平台,或许只能够指望这个帮助这些年轻人尽快成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许,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希望我们今天的担忧是多余的。同时,祝福那些坚定留守的基金经理们,祝你们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