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本姑娘出镜 |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dwg2aGMaRzYJ_PPRwXgSpSDwD43IuDW4uFQgyzXxnP6IpkA8_g2e0O
回武汉探亲最大的收获大概是我花了两天时间在爸爸的画室陪他画画,一边和他聊天,说很多心里的困惑和矛盾,除了得到内心的平和之外,就是我开始义无反顾的后悔,后悔当初没有一直一直跟爸爸学习画画,传承他的衣钵,而是因为喜欢一本小说中的主人公,就追随这个虚拟的人物念了新闻系。后悔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仔细看爸爸作画,不知道其中有这么多玄妙,不知道一张画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悔没有早点帮爸爸拍一些像样的工作照……
他已经装裱好的一幅画叫《阳光》,也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幅,好多红衣的喇嘛,关于“阳光”这个名字,还有点意思。爸爸说国画一直是没有名称的,像唐代的《拈花仕女图》,名字都是后人给的,直到宋代之后画家才开始给画取名,但是一般也就是白描的手法,所以之前很多人建议爸爸题名“佛堂之下”,但是爸爸不喜欢,他希望含蓄一点的表达,有个人看了这幅画,第一反应说了句“好阳光啊”,爸爸觉得很好,因为佛教本来就是普渡众生,不像基督教是赎罪自救,于是他就题上了阳光二字。我认为也很好,让我看见这一大片红,就觉得天似乎无比的高,心就打开了,所有的压抑不翼而飞。
爸爸最近正在画的,是一幅还没有取名的画,我很诧异于那个少数民族女子的裙裾为何会有那么立体的褶皱,爸爸说,那是将熟宣捏皱,然后用毛笔蘸着较干的墨一层层轻轻刮上去,凸起的褶子就会沾染上墨色,变成裙裾上自然的立体效果。当然一遍是不行的,可能是数十遍上百遍,控制墨色的深浅和明暗,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画马身上的机理效果时,爸爸将一盘粗砂洒在宣纸上,再用毛笔蘸了很浅的墨滴上去,他告诉我,每一颗沙砾的周围,墨色都会相对较深,干了之后拂去粗砂,就会有很奇特的效果,也许在明暗关系上会有矛盾,还可以用水洗,再试验。一遍一遍,爸爸乐此不疲,他说他只有在画画时,才是真正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我好羡慕爸爸,他已经经历的60年,一直目标明确,马不停蹄,而我,却总是彷徨、迷惘,相比之下,爸爸的信念是强大而弥足珍贵的,我则如此浮躁,惭愧致极。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fj13w-BFEBddzgokVuAIaSlgm9hessqffAJLegeFG607gH9EzQlsdm
爸爸九岁开始为电影院画海报,后来考进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已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从他拿起画笔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再放下过,近60年一直潜心画画,拒绝所有当官的机会,拒绝言商,他认为,只要艺术创作沾染上这些东西,就会不再有灵感,也不会有心思去研究怎么提升自己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和姐姐都要念书,他不得不去接一些活赚钱,那段时间他是极度痛苦的,为了我们,他牺牲了他艺术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一段黄金期,除了赚钱,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帮我们整理所有的复习资料,准备高考,别看他是搞美术的,可他读书时可是高材生,数理化文史哲样样高分的全才。我记得,爸爸将所有的历史教材去粗取精,手书了三本大备课本,这是一套比教材更加脉络清晰的复习材料,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点,可是文字量只有教材的三分之一,那时,同学们都背书,我就背爸爸的“教材”。难以想象,他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爸爸现在60了,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老,他已经得了全国各种各样的奖无数,但是他依然在探索。他认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展,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拓展,很多创新可以去尝试。油画这种体力活画不动了,他就开始画工笔了,他说等到年纪再大一点,连工笔都画不动的时候,他就画写意,总之,我相信他会一直画下去。
一直画下去,有越来越好的作品,是爸爸的愿望。
帮爸爸在上海乃至全国开画展,是我的愿望。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ekvNXZ7VHe6JGtZJBYQUWvfLWDEBo9O-yK6E8MIGJuR8E8heRnWwYn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d4N0OMUpg_yO0NlqABAqm-chsOSgAtE1dZAc8OYnCDWyehlO4tcvIb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eNEooWO4rLwmEo2v1KdZuHTSTEov1r82vhn4iZ27-LlmgDsVk2sjVw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dI-y3_tR9yfWjBZB6QDtVs1gFBwDaCCDU4GSWg9QSDUsFbhRrh97h9dTKrVHR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