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道中医】冬病夏治,最适应于哪些疾病?

(2019-07-17 14:47:28)
标签:

秦鸿亮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让人们感受愉悦的还是夏季。夏天持续的高温亦或时而袭来的大雨,似乎没人能吃得消。可是,问及身边的人,在一年四季里,很多人依旧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各种疼痛都会减轻。




那么,在盛夏之际,最适合预防治疗哪些疾病呢?下面我就“冬病夏治”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内容。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是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夏治”则是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问道中医】冬病夏治,最适应于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问道中医】冬病夏治,最适应于哪些疾病?


  适应证  

01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其他疾病


各类阳虚型疾病。


【问道中医】冬病夏治,最适应于哪些疾病?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02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孕妇。


 


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注意事项  

03


 


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往期回顾



你知道中医医者都有什么区别吗

居家必备的好中药

疼痛病的特效外治三方


秦鸿亮老师

新易国学核心成员

黄帝内经养生专家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中医临床治疗和医易应用与管理,在对治脊柱侧弯、腰间盘突出症、不孕不育、小儿脑瘫、耳聋耳鸣、高血压、半身不遂、面瘫、等疑难病症方面,具独到之处;多次受邀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接诊服务于高层领导和国际有关人士,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全科医疗专家。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