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时评】让亲妈坐后备厢有感

(2017-03-01 10:33:53)
标签:

新易国学

宫春涛

孝道

后备箱

新闻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近日,出现了这样的一件新闻:在河南郑州,一老母亲坐车后备箱。

 

【新易时评】让亲妈坐后备厢有感

 

当事人刘先生现年五十多岁,刘先生解释说,2月26日中午,由于弟弟相亲,全家带着客人到滨河路与顺发路一个饭店吃饭,饭后回家时车上坐着父亲和两个媒人以及一个喝醉的亲戚,并且都是老年人。刘先生提出让母亲在饭店等着,过会再回来接她。但母亲说拢共就200米,搁不住来回跑着折腾,后备箱大,将就一下就到家了。让路上开慢点就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男子内心也十分惭愧,怪自己当时向母亲“妥协”。


这则新闻出现之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谴责之声不绝于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媒体给出司机同情分,认为情有可原。


我从国学的角度提提自己的观点:


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儿子开的汽车。毫无疑问,他算不上穷人。这种轿车定员坐五个人,违反交规的情况下,挤挤能坐六个。我不知道车里本有几个人,有几个是比这位母亲岁数还大,还德高望重的人。但我觉得,老太太舍不得钱打车,车里这些位就心安理得的坐车。

 

一车窝囊废

 

再看这位亲儿子,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让老妈坐后备厢都是丧尽天良之举。且不说开后备厢盖开车交规不容,就说这后备厢本身,是给人准备的吗?


大家看“孝”字怎么写?


上面是“老”字头,下边是“子”,老人与儿子各行其道才配叫“孝”。而给“孝”加一个文化传承的“文”字,才念一个“教”。《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德行之本,连“孝”字都忘了的话,正印证了现在教育的失败。这个失败并不是单单刚才那位让母亲坐后备厢中的儿子。还有车里坐的五个人,以及同情并替这位儿子说话的数十万网友。


都应该好好学学传统礼教了。否则,民族危矣。



【作者简介】

宫春涛,新易国学核心顾问,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太极易学会理事,易学用人专家,太极品牌专家,孙子兵法商用领域的佼佼者,宫老师所创立的兵家营销模式亦让孙正义叹服。

 

關注国学
按住識別

【新易时评】让亲妈坐后备厢有感

时事|管理|文化|>>>|易学|豐富|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