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特辑】大暑家人健康宝典:养心篇

标签:
新易国学节气大暑养生健康 |
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暑邪内伤“心神”,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兼之其升散的特性,使腠理开泄,不断出汗,耗气伤津,造成人体中暑。所以,夏季养心,防暑降温是重要环节。
炎夏,不仅在外要注意防暑,在内还须注意养神。因为心主血脉,泵血以营养全身。而“汗为心之液”,与血同源。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心境,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并调息静养,就是所谓“心静自然凉”。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了解了大暑聊聊如何养心
第一招观景
一候:腐草为萤
大属时节,正是萤火虫幼卵孵化的时候,由于卵孵产于腐草之上,所以大暑一候会有成群的萤火虫从腐草中重生飞舞,古人称为”烛宵“或者”耀夜“,古代没有电灯,所以萤火虫袅袅神秘的在静夜里穿梭,场面煞是好看,而且也证明凉爽的秋天便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溽就是湿的意思,因为大暑前后降雨频繁,所以会出现“桑拿天”,但是因为气候湿润,山林、田间也是一片生机盎然,此时约几位好友共去林间小道、田间水边漫步,不仅有益身体健,看着一篇盎然生机,心情也会十分舒畅。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因为天气炎热,湿气积聚所以易导致大雨滂沱,但是大雨也为我们带来的退属的效果,老子主张“大音希声”,所以古时不少文人雅士对于“雨”往往寄托着特别的情感,正如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虽然雨天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但是下雨天确实会让我们情绪容易平静,适合与家人、朋友品茶闲谈,共度温情时光。
说到这个可能大家会比较迷惑,赏诗有什么帮助呢?其实古诗词里不仅仅极致的体现了汉语的美,同样,他们也记录了很多古人的生活状态,而且读诗体会那诗中的情感,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语言美感,也能辅助我们平稳情绪。
【诗词赏析】
满江红·大暑
【宋代】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大暑戏赠希古》
【宋】张耒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北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饮食调理对养心也很重要,夏天特别有讲究。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水能克火,咸味入肾,可坚阴以遏制心火亢盛之势,故夏天应注意补充盐分,既为防止体内水分丢失,也是为了平抑在上的心火。酸味食物具有“望梅止渴”、化生津液的作用,且能帮助消化,收敛汗液,宜择食。还应选择苦瓜、绿茶等苦而寒凉的食物,以期防暑降热。夏天应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火上浇油,导致生病。莲子、荷叶、竹叶均入心经,不仅有清热解毒之功,还兼具清心除烦、养心安神之效,可将其分别与粳米同煮制粥,夏季常食。
清热解暑的食物,以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为上,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扁豆、薏仁,以及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食补上品。同时在日常的生活里也要记得补水,毕竟挥汗如雨,所以绿豆水,菊花茶,甚至是一些运动饮料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是那句话,适量为上,避免物极而反。
新易网址:www.neweal.org
新易博客:百度直接搜索“许文胜团队”
http://blog.sina.com.cn/xuwensheng